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社會的“整理運動”及政局發展趨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4 00:30:33  


年底五都選舉的成敗對國、民兩黨均是極大考驗。
 
  兩年來,台灣媒體關於馬英九“軟弱”、“媚綠”、企望當“全民總統”的批評鋪天蓋地,但近期也逐漸出現相反的意見。林深靖在《亞洲週刊》今年第17期題為《馬英九被忽略的美德》的文章中說:“馬英九的謹慎,一方面是個性使然,一方面可能也是特殊環境、特殊時代的需求”,他的做法可能無法立竿見影,但長期而言卻可能彌合“台灣長期陷溺於藍綠、統獨、族群的切割撕裂,避免未來更大的傷害”。

  與之相應的是,綠營在兩年前敗選後,內部也不斷出現“民進黨不再籠斷本土”的思考方向。

  關於今後一段時間省籍矛盾的具體作為人們無法確切推測;可以肯定的是,經過今年年底“五都選舉”與2012“大選”之後,這一矛盾將進一步消解。

  兩岸和平發展大勢底定島內統獨爭議將逐漸弱化

  上世紀80年代末以後,國共兩黨都認同一個中國,但對什麼是一個中國、也就是對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認知不同,構成矛盾與衝突。以2005年“胡四點”為標誌,大陸正式確立並堅定貫徹“兩岸同屬一中”的政策思想。“兩岸同屬一中”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擴大了兩岸接觸的政治基礎。其直接效果是使國共兩黨得以在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基礎上就“九二共識”重新達成一致,重啟協商,極大地扭轉了兩岸對抗局面,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也是2008年國民黨能夠再次上台執政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民、共三黨在統獨問題上構成一種三角關係。國、共兩黨就“九二共識”重新達成一致,大幅縮小了兩個邊之間的排斥與距離,結果必然是極大地壓縮第三邊的長度與延伸空間。隨著國共和解,過去長期飽嘗兩岸緊張對抗之苦的台灣人民看到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逐漸成為現實,並不斷獲得和平發展的紅利,就使民進黨以台獨激化兩岸緊張、轉而在島內政治鬥爭和選舉中獲取好處的格局失去依託。

  民進黨一貫堅持“台獨”立場,但不同階段表現形式還是有所不同。從成立時的“台灣前途由全體住民自決”,到“二大”通過“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以後又有“以獨立政治實體為考量的准兩國兩府模式”、“事實主權案”,1991年通過“台獨黨綱”,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去年元旦黨主席蔡英文在致黨員的公開信中表示:“要統要獨,必須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不在選甚麼,而在選擇權是我們自己的”。相對於陳水扁執政期間攻擊性、挑釁性的台獨作為,有所變化。最近她又提出同大陸進行“直接而實質的對話”,明確表示將由親綠非政府組織及智庫、學者跟大陸多方面接觸,顯示出民進黨大陸政策的新的動向。與此相應,一些民進黨重要成員也對以往的做法多有反思,認為“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錯失了發展契機。2004年陳水扁連任後,曾經很想做出突破,但卻出現陰差陽錯的結果,兩岸沒有接上棒,後面的發展蠻可惜的。民進黨要重新執政,無法回避兩岸問題”(《中國評論》今年4月號)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勢已成,民進黨的政策調整難以回避。

  中道理性漸成島內民眾選擇的基本考量

  知名民進黨人士郭正亮去年7月6日在中國時報撰文說:“國共兩黨迅速走向歷史大和解,不但啟動了兩岸前所未有的政經版圖重整,同時也衝擊著台灣政局的基本結構。”總體上看,由於族群對立這一島內基本的社會矛盾趨於弱化,激烈的統獨爭議也將隨之緩解,台灣政治的基本形態將逐步回歸於一般的政黨競爭,民生政策將成為選民取捨的主要依據,意識形態動員將逐步式微,逞勇鬥狠、無所不用其極的行事風格勢將失去立足基礎。由於長期內鬥而延宕的司法改革、行政改革、教育改革等等,也將逐步真正擺上主要政黨的議程。

  當然,以上所述仍是一種基本的趨向,具體情形在一定時期內必會呈現新舊膠著、進退拉鋸的狀態。國民黨由於已處執政地位,自然較多地傾向於政局的安定平穩。對民進黨而言,一方面要凝聚整個泛綠陣營的士氣與鬥志,繼續保持與國民黨的區隔,因而“主權”、“公投”等等仍會是其現成的武器;一方面則必須因應島內民眾贊同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勢,顯示其未來能夠穩定兩岸關係,故而大陸政策的一定調整勢所難免。內部事務方面也複如此。

  如何在兩種因素之間妥當拿捏,求取平衡,對國、民兩黨都將是一種極大考驗,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年底“五都”選舉的成敗。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7月號,總第151期)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