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光明日報報道,2009年,江蘇省鎮江市發現了13座宋元時期的大型糧倉,引起國家和江蘇省兩級文物部門高度重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重要的遺址卻成為當地某樓盤項目建設工地,慘遭推土機和挖掘機破壞。雖然此項目近日已被叫停,但我們仍不禁要問,城市開發緣何演變成遺址破壞,城市化進程能否給文物古跡一條生路?
作為京杭大運河沿線最重要的考古發現,糧倉遺址極具歷史和考古價值,本應成為鎮江寶貴的城市名片。遺憾的是,這樣重量級的遺址卻曇花一現,終究難逃滅頂之災。究其原因,城市開發中的急功近利乃為禍首。
在中國城市化快速推進過程中,文物古跡慘遭破壞的事例近些年來屢見不鮮,令人痛心疾首。在一些地方政府眼裡,文物保護是“內裡”之事,對於改善城市的外在形象收效甚微,而房地產開發等建設工程卻能有效地美化城市的“面子”。再則,文物保護是長期工作,高投入低產出甚至要倒貼錢,而房地產開發卻能迅速增加地方財政,拉動地方GDP,從而提高地方官員的政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