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能和諧共處嗎?“推廣普通話,善待方言”
與百姓自發的保衛方言的舉動相比,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游汝傑則更贊同“推廣普通話,善待方言”。他提倡,普通話用於正式場合或公共場合,方言用
於私人場合,構建雙語和諧社會。
游汝傑認為,當前許多城市都是雙層語言社區。有調查顯示,上海大中小學生在家庭交際場合,使用上海話的平均比例為53%。上海人相互之間的交流,上海話的使用頻率占80%以上。而在香港和澳門特區,粵語不僅是私人場合用語,也是公共場合的通用語言。
在表達思想感情和地方文化方面,方言比普通話往往更具優勢。同鄉人在外地相遇,互相認同最直接可靠的依據就是鄉音。在海外說漢語方言的華人超過3000萬,粵語、閩語、客家話都被當作中華民族認同的標誌。許多海外華人只能說某一種漢語方言,並不會說普通話。方言是聯結他們與祖國的情感標誌。
“檢驗一項語言政策的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點就看其是否達到了平衡。”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所研究員、中國社會語言學會副會長蘇金智認為,我國各地方言差別很大,不推廣普通話不行,方言不保護也不行,關鍵是如何科學平衡。人們要多學幾種語言,少數民族學生在學好其它語言時,一定不能丟了本民族語言。
澳門以漢語和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英文是博彩業、商務、金融業、高等教育範疇的通用語文。在漢語內部,除粵語之外還有閩語、吳語、客家話和普通話,語言狀況複雜。“若要保持社會和諧發展,語文選擇、語文協調十分重要”。來自澳門的中國社會語言學會名譽會長程祥徽教授認為,普通話與粵語,兩者都是全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它們彼此吸收有益的養分,同步發展,滿足社會需要,促進社會和諧。澳門面臨的問題是要制定和執行尊重官方語文、善待其他語文和方言的政策,切不可因為政策的錯誤和措施的失當而導致語文之間的對立,語文的對立有可能帶來族群之間的衝突。
語能風靡全球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