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素質不足 人為損毀可怕
面對如此情景,古籍保護與修復人員只慨嘆自己不是千手觀音。從數量到素質,相關專業人員與管理人員都很不足。
首先,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在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前,國家圖書館在調研中發現,古籍修復人員不足百人。保護計劃啟動以來,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開展了三年在職培訓,我國修復人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500人。但是與國外同行相比,數額甚小。
其次,專業人員素質不足。我國很多專業人員,年紀偏大,知識結構不合理,制約著保護事業的發展;而學校教育,又與實際工作需求有一定距離。而古籍修復發達的國家,其修復人員在經過正規的修復保護學歷教育後,要實習合格,才能拿到學位,得到修復文物的資質。他們文理兼修,接受化學、生物學、博物館學、法學等正規教育,既理解手裡文物價值,又懂理論有技術。在一些修復博士眼裡,他們的工作是至高無上的藝術創作,英國國家圖書館的一位博士修一件敦煌遺書可以用上三年。
而數量素質不足的豈止是修復人員。鑒定人員、編目人員也是遠遠不足,更需要提高的還有管理者的素質。前些年一家收藏單位的管理者為了存放方便,曾經下令將敦煌遺書從卷軸裝裁切成段,整齊劃一裝成册頁;還有一家單位高價聘請裱畫師傅修復文獻,結果把好端端的信札割裱成册——這些無可逆轉的人為破壞,比自然災害更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