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中國有了海洋節。 |
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北青網--北京青年報刊載北大中國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陸鋼的文章指出:近來亞太地區安全形勢一度吃緊,特別是中美之間關係頗顯“微妙”,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因為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以後,美國推行“聰明外交”,並表示要修正小布什時期的外交政策,以改變美國的困境。中國則歡迎美國外交政策的這種改變。然而,眼前的局勢與此並不相符。筆者的判斷是:中美兩國的戰略認識正在醞釀著某種變化,兩國正在亞太地區尋求新的戰略定位——美國不僅要做西半球的大國,也要做亞太地區的大國;中國不但是歐亞大陸的大國,也應當成為亞太地區的海洋大國。
美國是全球性的海洋大國,這是無可爭議的,但如果說美國是亞太地區的大國,它在亞太地區有著自己的切身利益,這種利益構成了美國國家利益的一部分,情況就不一樣了。繼續奉行孤立主義的政策或許是美國不錯的選擇,如果時光倒流八十年,這樣的選擇美國可能會接受。然而,今非昔比。二戰以後,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大國,其勢力範圍直插歐洲大陸和亞太地區,與蘇聯陣營形成了兩極對峙。在亞太地區,美國獨占日本,斷絕了蘇聯染指亞太事務的念想,並以美日軍事同盟為基礎,沿著歐亞大陸的外新月形地帶,構築了遏制中蘇力量發展的防範島鏈。當時,美國的戰略重點和價值取向偏移於歐洲。
冷戰結束後,隨著全球化和多極化趨勢的日益增長,美國與亞太地區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美國與亞太地區國家的經貿關係日益緊密,美國對亞洲出口的商品超過了對歐盟國家的出口額,美國在中國、日本、韓國和東盟國家有巨額投資。另一方面,更多的亞裔移民在美國政壇上發揮作用,“亞洲價值觀”開始影響美國的主流社會。奧巴馬是美國首位有色人種總統,他在印尼的早年經歷和血緣關係,使得他更加看重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美國政策西傾,要做亞太地區的大國,是美國戰略的必然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