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山頂的風很大,還好天氣不冷。趴好之後,攝影師呂楠按動了快門,連續拍了十幾張。
如此,這座無名山“增高”了一米。
現狀
爭版權,每個人擁有不同底片
如今,說起這件作品,網上的有關介紹中,大多用了這樣的一句闡釋:它把人與人、人和自然以及男女兩性,重新置於關愛和憐憫的維度上來探討本源性的存在關係,給出了身體藝術前所未有的“中國經驗”。
這個說法相當專業,可能很多人看不太明白。通俗一點講,這些藝術家們赤裸裸無遮攔地與大自然接觸、與不同性別的同類接觸;以“萬物之靈”的人類身體,團結一致,彼此支撐,為這座用石塊、泥土和草木構成的山頭,增加了一個小小的尖頂,表達了藝術家們對自然的感情與探索,和對同類的友愛與信任。還是那句話,看到他們這樣做了後,你不會覺得稀奇,但你自己卻想不到。
所有第一次的創新,永遠值得尊敬。
馬六明告訴記者:“這件作品第一次發表是在一本雜誌上,後來又陸續被其他藝術刊物介紹過。《為無名山增高一米》不是一下子成名的,而是慢慢被關注的。”當然,最令他們名聲大振的一次,還是在1999年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雙年展上,為中國當代藝術贏得了滿堂喝彩。這10位當年的年輕藝術家們,如今都已成為響當當的重量級人物,連照片的拍攝者、攝影師呂楠也包括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