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0日電/曾經對消費主義嗤之以鼻的當代藝術家們,如今卻不能缺少兩件舶來的奢侈消費品:手中18年的幹邑、身上的阿瑪尼。這似乎是今天藝術家品味與地位的象徵。
奢侈品牌正樂見其道。法國品牌Louis Vuitton就宣稱,他們期望消費者購買的不是什麼流行款式,而是拎著一件永恒藝術品的包包。“藝術地時尚”成了奢侈品牌在中國內地攻城拔寨的利器。
所以,在Louis Vuitton今年4月底上海開幕的全國最大概念店裡,藝術家李曉峰的青花瓷片組成的雕塑成了店中招徠顧客的一大看點。7月世貿皇家艾美酒店把藝術家陳文波和顔磊納入到它的視覺體系中。再往前溯,Hermès 曾把上海藝術家丁乙的畫印上了絲巾,Prada請來影像藝術家楊福東為其設計新的宣傳片……
曾幾何時,音樂與電影明星是時代的鏡子,反映人們所關注、熱愛的以及熱衷的生活方式。如今藝術家開始取而代之,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上個世紀的設想“所有的商鋪都成為藝術館,所有的藝術館都成為商鋪”正在成為現實。
“共同改造平庸的趣味”
藝術與商業的合作,其實並不是新鮮的話題。大部分時尚設計師都會花大量時間流連於藝術館和畫廊,尋找靈感,如果要追溯的話,上世紀20年代,可可.香奈兒就和畢加索私交甚篤,還曾為俄羅斯芭蕾舞藝術家賈吉列夫(Serge Diaghilev)設計服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