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衛生部回應“奶粉致女嬰性早熟”事件。 |
中評社香港8月11日電/美國《僑報》8月11日載文《食品檢測豈能有盲區》,文章說,當務之急是必須制定嚴格的、能緊跟科技發展水準的、帶有預防性的食品生產標準和檢測標準,尤其對各種可能帶來毒性和危害的添加劑,要有預見性和長期適用性。摘要如下:
“大頭娃娃”,“結石寶寶”至今還令人們對奶粉安全心存餘悸,而眼下發生的“女嬰性早熟”病例,不啻於雪上加霜,大陸食品安全問題再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情源於媒體曝光“武漢三名女嬰性早熟”案例,三名女嬰家長均表示,自己的孩子食用聖元奶粉,其激素含量超標,導致孩子早熟。與此同時,北京、江西、山東、廣東也發現同樣案例。對此,奶粉製造商緊急發表聲明,全盤否認,聲稱“奶粉接受職能機構檢測,未發現任何質量問題”。
“女嬰性早熟”到底是不是奶粉惹的禍,其是否含有激素,只要到相關機構檢測一下便真相大白。但令人遺憾的是,兩大國家級乳製品質量檢驗中心,均以無“激素檢測”這一項斷然拒絕。理由則冠冕堂皇:“激素屬於藥品,不是食品”。這不禁令公眾再次質疑所謂的“食品安全標準”,怎麼還有檢測的“盲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