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漢文獻造偽何其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5 00:04:19  


 
  上世紀70年代以來陸續出土的大量簡帛文獻,使我們對古書的辨偽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古書的創作與流傳有著遠遠比我們先前想象的要複雜得多的一個過程,如《孔子家語》一書,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門人所撰,其書早佚。唐顔師古注《漢書》時,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語”。顔師古所雲今本《孔子家語》,原先一般認為是三國時魏王肅雜取秦漢諸書所載孔子遺文逸事,又取《論語》、《左傳》、《國語》、《荀子》、《小戴禮》、《大戴禮》、《禮記》、《說苑》等書中關於婚姻、喪葬、郊禘、廟祧等制度與鄭玄所論之不同處,綜合成篇,借孔子之名加以闡發,假托古人以自重,用來駁難鄭玄。宋王柏《家語考》、清姚際恒《古今偽書考》、範家相《家語證偽》、孫志祖《家語疏證》均認為是偽書。宋朱熹《朱子語錄》、清陳士珂和錢馥的《孔子家語疏證》序跋,黃震《黃氏日抄》等則持有異議。特別是晚近以來,學界疑古之風盛行,《家語》乃王肅偽作的觀點幾成定論。1973年,河北定縣八角廊西漢墓出土的竹簡《儒家者言》,內容與今本《家語》相近。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墓也出土了篇題與《儒家者言》相應的簡牘,內容同樣和《家語》有關。這些簡帛古籍的發現說明,今本《孔子家語》是有來歷的,早在西漢即已有原型存在和流傳,並非偽書,更不能直接說成是王肅所撰著。它陸續成於孔安國以及與王肅同時的孔猛等孔氏學者之手,經歷了一個很長的編纂、改動、增補過程,是孔氏家學的產物。 

  以上所列偽書,產生的情形不一,出現的時間自魏晉至於唐宋,已延綿數代,但造偽者並不到此為止,明嘉靖中,豐坊、王文祿還狼狽為奸,炮製了《申培詩說》和《子貢詩傳》;清乾隆年間還從日本傳入了偽中之偽的《古文孝經》及孔安國《傳》。兩漢文獻的造偽,較之兩漢文獻的亡佚,持續的時間更為長久,確是一種耐人尋味的文化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