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挫敗美國“劃峽而治”的陰謀,並“肅清”東南沿海島嶼上的國民黨軍隊,1958年8月17日,中央決定炮擊金門。8月23日,台灣海峽又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激烈戰鬥,即著名的金門炮戰。解放軍萬炮齊鳴,炮彈像雨點般落到金門島上。但是,解放軍對金門“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即只炮擊封鎖,並不登島占領,形成世界戰爭史上的一次奇特作戰。
金門炮戰爆發後,美國和台灣當局組成海軍聯合編隊,對被炮火包圍的金門群島進行海上補給。其間,我軍炮擊的重點轉向運送補給的國民黨軍船。9月2日,我軍和國民黨軍隊在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發生激烈海戰。海戰後不久,美軍從中東調來的第六艦隊航母編隊及從美國本土運來的航空部隊、海軍陸戰隊抵達台灣。此時,游弋在台灣海峽的美軍航母達到7艘之多,另有重型巡洋艦3艘、驅逐艦 40艘。在此情況下,為避免中美發生直接衝突,我方於10月6日上午發布文告,宣布暫停炮擊金門。
外交手段,逼退進犯
從1958 年開始,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運動,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中蘇關係破裂,中國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同時,在美英支持下,印度統治集團策動西藏農奴主叛亂,還不斷侵犯我國邊境。台灣當局企圖利用大陸出現暫時困難和不利的國際形勢,實現其“光復大陸”的野心。
1962年春,美國政府的軍政要員不斷到台灣活動,一些官員甚至認為,進犯中國大陸的“時機已經成熟”,鼓吹“現在就動手”。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援助,也比過去兩年有所增加,大量軍火和軍用物資被運到台灣。不僅如此,美國的軍艦、飛機也不斷侵犯我領海、領空。從1958年9月到 1962年4月27日,侵犯中國領海的美國軍艦達261艘、144次;侵犯中國領空的飛機達334架、161次。其中,1962年3月,美國第七艦隊包括航母在內的38艘軍艦,大編隊通過台灣海峽,對中國大陸進行軍事威脅。
1962年6月10日,針對蔣介石進犯大陸的狂妄企圖,中共中央發出“準備粉碎國民黨軍隊竄犯東南沿海地區”的指示,要求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提高警惕,從各個方面做好準備。同時,中央經過分析研究,認為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決心雖然很大,但關鍵要看美國是否支持,而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決不會讓台灣問題影響其全局。因此,中央政府對美國支持台灣當局策劃進犯大陸的活動,給予了徹底揭露和嚴正警告。此外,6月底,由於我黨政軍民已做好了全面的軍事準備,台灣當局不得不放棄了大規模的軍事冒險行動。
回顧這一時期,儘管面臨著美軍將航母擺在“家門口”的壓力,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堅持維護國家統一原則,積極備戰,主動出擊;同時,審時度勢,巧妙利用國際形勢的變化,精確運用外交手段,謹慎設定戰略目標,規避了與美軍的直接衝突,化解了美軍航母所形成的強大壓力。可以說,毛澤東用高超的智慧,一次又一次“擊退”了美國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