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家是心之所安
曾經讓我感到動蕩不安的香港,在1997年之後終於安定下來。不知道香港人是否有這般宿命,每過十幾二十年,就會重新調整自己對於“家”的認知。到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大家很清楚,這不過是經濟方面的某種波動,不可避免,也許還會有下一波,整個社會已經蠻成熟,可以去預防和抵禦這種衝擊了。所以大家心里還很安定,更何況隱隱約約知道,中央會幫香港擺平的——香港這個家,有了母親。
時代總有風浪,我們想到未來總有太多的不確定,太多的不安穩。但是有家就好,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房間,我們都願意回家。
我當然也熱愛旅行,許多酒店的廣告會說“make yourself at home”,賓至如歸的意思,我就通過旅行來考證,究竟有沒有這種可能。有次去巴厘島,住在一個香港朋友在那邊的度假屋里,那屋子居然在稻田里邊。我幾乎沒有想象過,這輩子有機會在農田里住上那麼幾天,我願不願意把這里當成我未來的家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就當是在家里頭做一場夢好了。我外公是印尼華僑,所以我等於是不小心走回老家,發現我的家其實有某個部分在南洋這個地方。為什麼說家就是歷史?很多時候你會偶然重新闖進你自己家的歷史中。很奇妙,家外有家,其實這個家從來都存在,只是你沒有鑰匙打開那扇門而已。
我經常建議朋友,如果到香港的話,無論怎樣也該去坐一次機場快線——那是只用不到半個小時,就能好好認識香港的方式。你從農村出發,經過一個工業發展初期的城市,進入民居,進入高樓大廈,進入金融和商業的中心,然後到達海港——像動畫片一樣奇妙。通過空間的變化,仿佛也看到了時間的變化,香港就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今天的。
除此之外,如果要說香港這個“家”的地標,我覺得太平山頂還是要去看,你可以盡量忘記周邊的建築,只從一個制高點去俯視香港,很美。
然後,就是離島。我覺得香港宜居之處在於這里,從市區到郊區總共也不過半個小時,香港很可愛,大小正合適。
大約二十幾年前,我曾經借用英國人的一個說法,去請教董橋先生,他是前輩翻譯名家。我說有這樣一句話:“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請問董先生該怎麼翻譯呢?他就給了我一個非常典雅的說法:“家是心之所安。”我把這句話用在《回家真好》的開篇,就是因為說到底,關於香港這個家,還是要談到人,談到人心,談到香港人是不是真的可以有一種安心的感覺。這種感覺也許很短暫,但某一個時刻你覺得OK,那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