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余光中:滄海桑田即鄉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30 00:08:09  


 
  記者:那麼您認為這兩種語言載體中哪一種在詩歌當中更有力量? 

  余光中:只能說中文的優點往往是西方語言所沒有的,西方語言的若干優點也是中文所沒有的。舉一個例子,比如說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我在美國教中國文學的時候,直譯給很多美國學生聽。美國學生聽得一頭霧水,問我,為什麼你們中文每一句話都沒有主語?“鬆下問童子”是誰在問?“言師采藥去”又是誰在答?“只在此山中”的人是誰?“雲深不知處”是誰不知處?他們顯得很迷惑,我說對不起,就把所有主詞都填進去了,問他們還喜不喜歡:“我來鬆下問童子,童子言師采藥去。師行只在此山中,雲深童子不知處。”我想我們中國讀者一定覺得還是五言比較好,改成七言就過於繁瑣累贅,人稱交代得太清楚,反倒沒有韵味了。 

  中文的美感來源於朦朧和散漫,否則李白那句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就不會這麼經典。他把水重複一遍重複得有韵味,沒有用代名詞。如果變成“抽刀斷水它更流,舉杯銷愁它更愁”,這個味道就是英文的,不是中文。每種語言有獨特的表達方式,寫中文詩歌要發揮中文的優點,寫外文詩歌要發揮外文的優點。 

  記者:您先後幾次赴美,創作上顯然受到西方詩歌創作的影響。您曾說自己“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但您詩里也有“但丁荷馬和魏吉的史詩,怎撼動你悲壯的楚辭”。這是您有意識的一種反證嗎?您曾說過,相對於西方文化,中華文化更具有彈性。可否說明一下其中的道理? 

  余光中:我不記得是在哪里講過這句話,這當然是很主觀的意見,應當是在一定的語境下講的。西方文化也非常多彩多姿。不過,如果要講彈性的話,我們中華文化最大的彈性,就是以儒家為主,以道家為輔,後來還加上佛家作為調劑。入世很深的人大都受儒家思想影響比較深,而在野或者失意的人,倡導出世的道家可以給他們以慰藉。其實在西方也是這樣,現在很多西方國家是基督教國家,可是文學藝術絕對不能限制在基督教里,它有時會回到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傳統中去。一個國家的文化有主流有支流,文學藝術往往從支流中吸收更多養分。這就構成了民族文化的彈性,能夠允許多種支流共生。對於中華文化來說,就連外國文化也能夠變成我們的一條支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