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日電/近日,連續兩起官員自殺事件再次把“官員非正常”死亡引入公眾視野。8月25日河北省萬全縣縣長王聰著在宿舍自縊死亡;27日,江蘇射陽縣紀委的一名幹部在該縣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跳樓自殺,當地警方隨後公布死者生前患抑鬱症,生前不存在任何經濟問題。
人民網文章說,近年來,自殺官員頻頻出現,級別從省部級、廳局級、縣處級、科級,每個層級都有。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一年有13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大部分是自殺。2010年官員自殺事件更是不斷,截至目前媒體已公開報道的已有8起。“官員自殺”為何屢屢發生?如何減少此類悲劇?有專家表示,官員自殺是極少數個案,遠遠未能上升到社會共性。官員最重要是擺正心態,找准定位,為民做官,讓自己擁有一個快樂的精神家園。
自殺官員頻頻 從省部級到科級每個層級都有
近年來,自殺官員級別從省部級、廳局級、縣處級、科級都有發生,覆蓋各個層級。自殺的省部級高官有天津市政協主席宋平順、山西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王通智;廳局級官員包括江西省上饒市委書記餘小平,他曾經是江西省最年輕的市委書記,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位自殺的地級市委書記;農業部草原監理中心主任張喜武夫婦2009年4月份在家中自殺;縣處級、科級的自殺官員如安徽蚌埠市統計局局長劉敏、福建福鼎市質監局局長翁華銘、安徽固鎮縣財政局局長殷勇、江蘇射陽縣地稅局局長沈忠良、河南宜陽縣公安局長白山等。
進入2010年,官員“非正常死亡”仍在連續發生。1月13日,河南省鄧州市建設局墻改辦主任劉雲峰在接受紀委調查時“跳樓自殺”。1月18日凌晨,陝西省勉縣紀委副書記、縣監察局局長馮某從勉縣醫院住院部7樓跳下,經搶救無效死亡;1月20日,安徽蚌埠市人大常委會一名副縣級官員從該市行政辦公中心綜合樓墜樓身亡;2月1日,溫州當地媒體刊發一則“訃告”稱溫州市發改委主任黃河“由於勞累過度,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廣東省茂名市檢察院檢察長劉先進2月5日晨在湛江市跳樓身亡; 6月24日的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劉亞軍留下的遺書內容不足200字,撞火車身亡;8月25日河北省萬全縣縣長王聰著在宿舍自縊死亡;8月27日,江蘇射陽縣紀委的一名幹部在該縣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跳樓自殺。
精神家園缺失 貪污腐敗?仕途不順?工作壓力過大?
毫無疑問,官員自殺主要是精神家園缺失所致,而貪污腐敗,仕途不順,工作壓力過大是構成官員自殺的三大誘因。
“官員的心理要健康,前提是要有一個人人清廉的政治環境,讓官員不想貪、不能貪、不敢貪,用制度保護官員的心理健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央今年發布《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在規範黨員幹部行為方面強調52個‘不准’,並在實施與監督方面有具體措施,使官員廉潔從政更多了一些制度保障。如果官員腐敗問題得到有效控制,那麼官員自殺的情況自然會逐步減少。”
“健康的心理來自於包容、開放的心態,這種心態與社會心理狀態息息相關。”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胡仙芝認為,“官員作為執掌公共權力的特殊主體,應該還權力以公共性、開放性,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樣執掌權力主體的心理也變得更加‘陽光’一些。”
“官員自殺現象原因很多,非常值得深入分析。不是說當了官就高興,有的當了很高級別的官,也有可能產生抑鬱。分析原因,一種是因貪污受賄‘做賊心虛’,遇到紀委調查周圍幹部就睡不著覺。另一種是本身就有抑鬱症困擾的人,進入公務員隊伍做官;還有一些‘買官賣官’,花很多錢買官,當了官錢也回不來而抑鬱,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心理素質不好的官員,看到比自己差的人提升了,而自己得不到提升,其心理上接受不了而產生抑鬱。”
“就目前中國來講,確實存在公務員通過‘買官賣官’靠關係坐在官位上的,但也有一些公務員,來自普通階層,靠埋頭苦幹上來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接受採訪時認為,“官員自殺與公平公正有很大關係,基層官場最容易產生任命幹部的不公,這是造成人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幹部任用提拔,有的靠關係,有的靠送錢,有的幹得再好,埋頭苦幹,還是上不去,這樣的人容易產生抑鬱心理。”
“任何人包括官員都是社會人,不能就人論人,而應放到社會中去考慮官員自殺問題。這不是幾個人本身的問題,而是社會系統工程。”該專家分析認為,“近年來,自殺官員增多反映我們的社會發展不均衡,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也確實存在著,如社會不公平,司法不公正,階層之間相互仇視等社會問題,這都影響著我們社會的和諧。”
“社會是整體的,我國每年大約有近30萬人自殺。自殺現象今年發生多起,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官員,自殺最普遍的原因是缺少一個心靈的家園。‘姓錢’了,一心只想‘向錢看’,就會產生精神家園的缺失。”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表示,“十七大時胡總書記要求我們建設百姓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簡單地說就是信仰。”
為官者要心態平和 心裡要裝著百姓想著百姓
“官員自殺話題是個深刻的話題,這種事件不是發生在一個省,差別很大,有的是壓力大,有的有精神遺傳史,這些自殺事件有共性有個性,應以個案來看,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如果把官員自殺上升到社會共性還為時尚早。”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孝正認為,現在我們討論自殺問題,最重要是上升到干預和救助系統,“防患於未然”。
“日前中國自殺率是萬分之一,我國公務員是600萬,官員自殺不可能達到萬分之一,所以官員自殺並不是一個共性現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張侃與周孝正觀點一致。他不認為官員自殺是社會普遍現象。“官員最重要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只要定位符合社會倫理道德,適應社會進步,一切就會非常簡單。官員來自人民,一定要服務於人民,不能以縣太爺心態來面對百姓,不能站在人民的對立面,如果官員都能以人民勤務員來定位,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通過對官員自殺的原因分析,專家普遍認為精神家園缺失成為主源。如何構建一個精神家園,減少官員困惑和抑鬱?長期在國家機關和地方政府任職的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接受採訪時說,官員應象胡總書記所說,“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也應像溫總理在落實科學發展時所講的那樣,“視個人利益淡如水,視人民利益重如山”。任玉嶺還特別引用河南南陽內鄉縣100多年前縣衙的一幅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提醒官員們樹立正確心態。
任玉嶺認為,地方的發展全靠官員,百姓富不富,中國能否強大,完全在地方官員。“如果能以這樣的心態考慮問題,思考自己的位置,想著廣大老百姓,自殺的官員一定會減少。而如果只想著爭權奪利,自殺的一定會多。”
任玉嶺建議,一方面為官者要心態平和,組織部門對官員任命也應想著老百姓,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讓官員感到心平氣和。另一方面也能使這些官員在工作當中,不至於天天想著跑官要官,而是想著為百姓做官。“為官就要像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那樣,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一心想著百姓,抑鬱自殺的官員就會越來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