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求是:抗戰歷史漸漸遠去,留下深刻歷史啟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3 09:53:15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新一求是雜誌發表軍事科學院院長、上將劉成軍和軍事科學院政委、上將劉源文章“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內容如下:6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多年浴血奮戰,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結束了100多年來中國飽受帝國主義列強蹂躪的歷史,成為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在當年那場戰爭中,尚處於農業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抗擊的是高度工業化的帝國主義強國。在力量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動員、組織和領導下,中華民族四億五千萬同胞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形成了強大的人民戰爭的偉力,與日本帝國主義展開殊死搏鬥,並最終取得勝利。每當重溫那段歷史,我們都會由衷地感到: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造就了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觀。

  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來自全民族的廣泛參與

  抗日戰爭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它與歷次反侵略戰爭的最大區別在於,首次實現了全民族的廣泛參與,形成了人民戰爭的偉大創舉。

  自鴉片戰爭起,幾代中國人曾前僕後繼地抗擊外敵入侵,但卻始終擺脫不了屢戰屢敗的惡性循環。其中,落後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固然限制了中國抵禦外侮的能力,但更致命的原因是中國始終不能發動全民族的力量去與外敵抗爭。綜觀中國近代歷史,列強哪一次不是以區區數萬人的兵力就將龐大的中國踩在腳下?中國又有哪一次聚集過全民族的力量去抵抗外來侵略?即便是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甲午戰爭,中國也不過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國之師”。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儘管日本帝國主義侵吞中華的野心已經暴露,但中國仍處於內戰頻發之中;儘管許多中國人意識到,貧弱的中國要想戰勝日本侵略者,非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不能成功,但卻找不到停止內戰、克服分裂的辦法。在這存亡絕續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擺在首要地位,率先舉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廣泛團結一切愛國的階級和階層,並以博大的胸襟將“西安事變”的危機變為轉機,從而解開了國共十年血戰結下的“死結”,促成了兩黨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依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實現了百年來不曾有過的舉國奮起,擁有了開展人民戰爭的無盡力量。毛澤東同志曾就此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308頁)正是依靠全民族的抗戰,抗日戰爭才取得最後的勝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