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 |
前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說,台灣歷史課綱從1994年李登輝時代開始修訂至今,不但將台灣史從中國史分離出來另立一冊,順序上也優先教授台灣史、其次才是中國史;從學校歷史教育著手,改造歷史認同與民族認同,如今已經成功達陣。兩岸沒有相同的歷史等同於分裂,台灣維持現狀意即往分裂方向走,現在要導回已經很難了。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合聘教授、台灣師大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潘朝陽說,台灣的國族認同與歷史教育息息相關。台獨的國族建構從台灣史教科書下手,通過三個編纂方法達到去中國化而建構台灣民族認同的目標:一是歷史書的關鍵用辭加以去中國化:台獨史觀的用辭是荷治-鄭氏王朝-清領-日治-終戰-再殖民;二是截斷中國人在台灣的接觸、開拓史時間,不承認史書所言三國之吳的浮海來台;三是高度正面歌頌日本殖民統治帶來所謂現代化,極力隱除日據台灣許多先賢的功蹟。
潘朝陽說,杜正勝的同心圓理論史觀,把台灣地方史提升為“國史”、原本國史(中國史)變成外國史,扭曲史實、融入台灣獨立建國意識,現在看來相當成功。台灣知識份子應該重視台灣史的正確的詮釋話語權的取得,應在中國文化史的架構中纂修台灣先民先賢在台灣的中華文化創造和發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