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中央政府將“構建和諧社會”定為一項基本國策的背景下,由林毅夫主編,莊巨忠、湯敏、林暾等學者編寫的《以共享式增長促進社會和諧》一書正式於2007年出版,該書出版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中國經濟過去30年增長的特點,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和所帶來的問題及挑戰,探討通過實現共享式增長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選擇。
“這本書出了英文版。當時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我們斟酌了很久,最後是用了‘共享式增長’這個詞,實際上也有人翻譯成‘包容性增長’。”莊健說。
莊健表示,“包容性增長”這個概念其實跟這些年中國政府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是一脈相承的,也是在貫徹“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這個理念。“單純地發展經濟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發展,才能使得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進行。這才是發展的目的,這樣的發展才能夠可持續。”
“包容性增長”或被寫入“十二五”規劃
從2007年亞行首提這一概念,到如今國家領導人在正式場合再次倡導,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08年發生的世界金融危機是“包容性增長”被官方采納和認可的助推器。
莊健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金融危機的爆發,實際上是對當時經濟失衡狀況的一種強制性的改變。經過這場危機之後,大家發現,中國的經濟增長確實存在不均衡的問題,特別是對投資、出口的依賴性比較強,而中國恰恰受這種衝擊比較明顯。
金融危機發生以後,我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經濟恢復較快。但與此同時,從經濟學家到中央政府都開始思考中國經濟增長如何更加可持續的問題。
這次重提“包容性增長”,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看來,帶有一定的前瞻性含義。馬曉河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對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應該朝著哪個方向走的一個大的判斷。
據悉,即將於今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一項重要議程就是研究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向《中國經濟周刊》大膽預言,“十二五”規劃中肯定會明確提出包容性增長,今後這個概念也將越來越普及並被人們接受。“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是要加強社會建設,所謂‘包容性增長’就是要注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我覺得肯定會寫入的。” 鄧聿文說。
嘉賓
莊健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
馬曉河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湯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鄧聿文
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