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中國學者指出“南海問題”一詞表達不當可能會給中國帶來不利的影響,呼籲引導公眾理清並歸類南海的問題,使民意力量同政府主導的對外手段形成合力。
環球時報發表上海社科院亞太所研究員泰鵬鴻的文章指出,近年在南海地區發生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件,比如美艦無瑕號“衝撞”事件、中國漁船納吐納群島被扣事件、油氣田開採事件、南海海盜襲擊案件上升、希拉里南海問題講話等,似乎都被冠以“南海問題”。然而,把發生在南海地區的各種事情籠統地歸納為南海問題,未必對政府管理和海域管轄是一個理性表達的有效方式。
泰鵬鴻分別主張以“南沙爭議”、“法德允許的通道航行機制”、“單獨和共同開發油氣資源”、“維護我國海上安全”等取代籠統的“南海問題”。
全文如下:
近年在南海地區發生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件似乎都被冠以“南海問題”,比如,美艦無瑕號“衝撞”事件、中國漁船納吐納群島被扣事件、油氣田開採事件、南海海盜襲擊案件上升、希拉里南海問題講話等,媒體都有大量的後續跟進報道,其中不少引燃了強烈的民眾情緒,既體現出大眾關注和參與外交的主體征象,但也給政策制定和學術研究形成某種衝擊。把發生在南海地區的各種事情籠統地歸納為南海問題,未必對政府管理和海域管轄是一個理性表達的有效方式。
從學科研究上講,“南海問題”用詞很不嚴謹,沒有科學意義。首先,籠統地定義南海問題,如果有些人由於情緒失控,表達不當,可能帶來不利。比如,一些人士暢快地談論大陸和台灣共同協防太平島,甚至提出大陸出動艦艇去協助太平島台灣守軍。但是,台灣“外交部”官員近日就越南武力占領太平島的可能性時表態說,台灣不認為越南會出兵太平島。他甚至認為,台灣越南雙方已經認識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必要性。這其實是台當局借助南海問題重申對外主權的最新表達,這同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要以“主權國家”身份拓展外交空間的意圖如出一轍。其次,有助於域外大國特別是美國乘機介入。美國今年以來不斷出擊,以南海問題為由,故意放大南海問題的核心利益一說,借機反覆強調美國的國家利益,向東盟國家表明美國重返東南亞之意,以奧巴馬政府這一系列動作來看,美國就是利用“南海問題”的模糊概念,在中國東盟之間打入楔子,坐收漁翁之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