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嫦娥二號衛星將於10月1日至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工程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二號突破了四大關鍵技術。
新華社報道,一是地月轉移軌道發射技術。嫦娥二號任務選用長征三號丙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由運載火箭將衛星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奔月軌道。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調相過渡軌道,再經過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嫦娥二號取消了調相軌道飛行,改為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節省了7天時間。
二是環月飛行軌道控制技術。嫦娥二號衛星在奔月途中,將視情況進行2-3次軌道修正,以保證與月球準確交匯。經過約112小時的奔月飛行,當衛星到達距月球100公里的近月點實施三次近月制動,進入高度100公里、傾角90°的環月工作軌道。相比嫦娥一號在200公里處的近月捕獲,嫦娥二號實施近月捕獲時飛行速度更快、軌道更低、制動量更大,同時月球不均勻重力場對衛星軌道的攝動影響也相應增大,大大提高了對衛星制動控制精度的要求。
三是深空測控通信技術。在嫦娥二號任務實施過程中,將首次試驗低密度校驗碼(LDPC)遙測信道編碼技術,以提高星地通信能力;首次試驗X頻段測控體制和校差差分單向測距等技術,以提高衛星測定軌精度;首次開展紫外敏感其自主導航、高速數據傳輸等試驗、為後續探月及深空探測任務積累重要的技術基礎。
四是高分辨率立體相機研製。新研製的TDI-CCD相機,能夠將圖像分辨率從嫦娥一號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在15公里軌道處能達到1.5米。TDI-CCD相機採用多條線陣CCD對同一目標多次曝光的原理,以滿足分辨率提高對相機曝光控制要求,是中國相關載荷研製技術的一個重要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