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日電/環球時報刊登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的文章說,美國希望通過釣魚島,一手遏制中國發展,一手控制中日關係的進程,達到自己在東亞的戰略目的。看起來利益很大,盤算很精,但其中風險也不小。如釣魚島事態真僵持下去,可能更大的輸家是美國。
全文如下:
釣魚島風波有三個起點,一是源於明代或19世紀末葉的史料起點。二是二戰結束前後由開羅宣言等重要史實構成的文獻起點。但最重要的還是上世紀70年代初,以海外“保釣運動”揭開的新篇章。前兩個起點,正是因為“保釣”才開始引人注目。因此,“保釣”才是“釣魚島風波”真正的歷史起點。
“保釣運動”向我們揭示了三個基本事實:第一,釣魚島問題完全是美國一手造成的,本質上是美國對中國主權的侵犯。第二,這是美國當時東亞戰略中的基本思路———“分化中日”。尤其類似釣魚島這種既不能馬上解決,又不會引發重大戰事的“慢性摩擦”,正合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利益,其力度也恰到好處。第三卻是美國始料未及的,即台灣民眾利益受到傷害並激起強烈反映,造成重大爭議,並由此為兩岸高層及民間的溝通開啟了一條新路。
無論美國當初是否有意而為,美國都從釣魚島得到了有足夠份量的三份遺產:第一,在中國走向海洋的進程中,釣魚島成為美國重要的戰略屏障。第二,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將琉球行政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並將釣魚島列嶼的管轄權也交給日本。這既帶動了日本在上述島鏈中的作用,又在中日關係中埋下了一枚地雷,並使中日很難建立超越美國的合作關係。這兩條是美國願意看到的,也是它已經看到的事實。
第三份遺產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即釣魚島雖然挑撥了中日關係,但卻促進了台海兩岸關係的發展。特別在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之際,美國最擔心的就是以後兩岸是否會在政治、軍事上良性互動,釣魚島實際上就是為兩岸鋪設的一個平台。不僅如此,“保釣運動”還引發了兩岸尤其民間對美國百年侵華政策的不滿與批判,這是美國人始料不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