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壯先生接受專訪 |
中評社╱題:港台構建平台交往中發掘機會--訪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作者:王平、黃政(香港),本刊記者
港台關係自去年以來得到比較明顯的發展,香港前往台灣訪問的官員層級越來越高,被稱為“小兩會”的港台經貿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台港經貿文化策進會不久前也召開了首次聯席會議,正逐漸改善著“港台關係落後於兩岸關係”的印象。《中國評論》月刊日前訪問了不久前到台灣參加首次聯席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副主席暨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先生,請他評估目前港台關係的進展與未來前景。
“小兩會”正式會面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記者:您最近隨財政司曾俊華司長訪台,此行被認為頗為成功,您怎麼評價此次訪問的成果?
李大壯:這次八月底我陪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他此次是以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名譽主席的身份)到台北市訪問,港台經貿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台港經貿文化策進會舉行了兩邊成立以來第一次的聯席會議,對未來港台關係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其實香港包括台灣有些媒體覺得我們兩邊互動的速度很慢,而且覺得怎麼會有“如此遲來的春天”?對此,我想大家首先要對一些重要的時間點加以回顧:我們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是四月成立,台灣的台港經貿文化策進會是五月中旬成立掛牌,從五月中旬到八月舉行首次聯席會議,其實可用的準備時間很短。我不是在為自己或者我們委員會去解脫,只是想也借此機會說明運作過程需要響應的時間。
很多坊間的朋友認為,既然雙方召開聯席會議,就應該有一點看得見摸得到的成果。雖然香港跟台灣過去的往來在民間是很多的,但是從政府層面來說,則是第一次用“白手套”的形式接觸。對於要談的東西,部分台灣媒體也釋出了一些想法。在雙方合作方面,大家不要忘記,香港與台灣的交往,我們是根據“錢七條”來嚴格執行的。對於這個原則,香港自己要遵守,台灣的朋友對此也要給予理解。因為大家相互交往,應該理性地顧及一些實際情況。
我認為,從此次聯席會議前後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是有成果的。為甚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非常感謝“策進會”的林振國董事長,以禮相待一直陪同,雙方的主事人都是以很友好很務實的態度去處理雙方的互動。而從商務的角度來看,我也是第一次跟我的對口、也是我的老朋友--“工總”的理事長陳武雄先生,正式坐下來開了一次會,他是召集人。我們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與一般的商務合作委員會不同,並不是貿發局下邊的一個委員會,而是特首委任的一個專門委員會,它是獨立的。從B2B的角度說,我們跟台灣“策進會”下的經濟合作委員會已經展開了一些題目,大家也提出了一些想法,我想我們根據協進會和策進會所達成的四個主要的和七個附帶的共識,未來發展空間很大。
我們雙方也會根據雙方有興趣的商務方面的議題,組織一些討論。此次我們協進會與台灣的策進會正式見了面握了手,同時我們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與台灣的經濟合作委員會也碰了面,我想這是個重要的開始,這個成果有目共睹。從香港代表團來說,我們也拿出了誠意以及應有的態度,下一步還需要雙方的更進一步探討。
“小兩會”需要磨合不宜操之過急
李大壯:同時,我也希望通過你們這樣的權威媒體表達一個意願:就雙方的合作而言,其實大家乃是失散了很久或比較陌生的親戚,第一次見面,就好比泡茶,第一泡的茶喝起來味道肯定不是最好的,你得慢慢二泡、三泡才能品出味道。所以,合作、交往、互動,兩邊關係的發展需要響應的時間來磨合。
我想在此重申一下,今年四月一號我們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成立,我在接受任命的時候跟媒體講過,我本身的任期是兩年,下一屆是不是我繼續擔任商貿委員會主席或者協進會副主席,我不知道,但我現在最重要的工作目標就是在其後的24個月,到2012年3月31日,為香港在我這個範疇建立一個港台間的平台和機制。有了平台有了框架,你才能夠填東西進去。這是我認為最關鍵的任務。我也希望在未來兩年我能夠真正落實好這方面的工作,為香港工商界和我們有關方面建造起一個跟台灣溝通的平台。
委員會是一個機構,它是個有形的東西,而我們個人只是過客,所以這方面來說我覺得只能慢慢做,不要太著急。因為在文化上、在做事情的方法上大家都有很多差異的。譬如,拿個別金融行業的案例來說,在香港只要能滿足監管條例和法律規定,無論是否存在任何人治的政治因素,基本上是百分之百過的;而台灣就不一定的,它的政治壓力也許會更大一些。所以這個方面我們需要慢慢去瞭解,慢慢去認識和磨合。
說到磨合期,很多人說我們都是在空講空談,都不做事的。我想這麼說,每年我們都會有個簡單的報表來公佈我們過去一年都做了甚麼事情,那麼到時候就可以看,我們是不是光講不做。你現在是交朋友時間啊,我個人跟台方很多人都是老朋友,但這不代表委員會所有人都是啊,我們需要慢慢找出可以合作的契合點。台灣的經濟合作委員會已經有五大商會在邊,但很坦率地說,我們能夠合作的行業和業務並不是全面覆蓋的。有幾點,台灣的機制跟我們也不一樣,台灣的旅遊是隸屬交通部下面的觀光局,我們香港則是在商務和經濟事務局下面,簡單的說,其實我們的對口可能跟他們的經濟部更加吻合,但管的範疇又不一樣,所以這方面我們的劉吳惠蘭局長跟他們的負責人也是第一次會面。雖然雙方已經坐下來談了,但談的東西是不可能馬上全部成文兌現的,很多事情也只是試探性的互相討論。簡單的說,用嘴講是不用花錢的,落實到實際操作的時候,是會有很多困難的,很多東西我們都還是摸著石頭過河。
香港內地有差異處理問題有不同
李大壯:另一個我想說的,香港跟中國內地也有差異,內地能做到的,香港不一定做得到。為甚麼這麼說呢?我們是奉行一國兩制的,而且香港是一個透明度很高的地方,有它自己的遊戲規則。譬如說我們不可能有一個政策傾斜來幫助某一個項目或者某一個團體,因為必須要兼顧公平。
我看到媒體上有個簡報報告,我們這次去台灣,媒體報導得最多的就是“誠品(書店)”,文化界的朋友都有些怨氣,就是香港為甚麼沒有誠品?有些人將主要原因歸結為房地產價格太高。那麼是不是僅僅因為香港房價太高呢?也許是,但誠品有它自己的經營模式,他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和自己的實際理念,我們很尊重,因為這是一種經營的理念嘛,但是在香港來說,基本逛書店的人都是摩肩接踵,空間很小,但你說香港是不是就不需要有誠品這樣的書店?當然絕對是需要的,但不可能要求政府的政策向某一企業傾斜,否則政治上是過不了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