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稀土學會的一位專家介紹,今年國土資源部公布的稀土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為8.92萬噸,而我國實際稀土冶煉分離能力已經超過了20萬噸,“許多吃不飽肚子的加工企業在到處收購非法原礦,這已經給稀土的開採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壞,而且這種破壞還在加劇。”
以重稀土儲量豐富的贛州市為例,目前整個贛州稀土分離企業產量總共為4萬噸,但當地稀土採礦規定的量只有8000噸。
“這些企業還在滿負荷生產,他們的原料從哪裡來的?贛州地區的證外開採和私挖濫採的情況很普遍,違規的3.2萬噸可不是個小數目!”當地稀土行業的相關負責人很是憂慮。
我國“稀土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教授認為,在儲量最多、分離技術最先進的中國卻並沒有取得稀土的定價權,有內亂也有外憂,除了國內開採權的混亂外,還有就是稀土走私的異常猖獗。
自2006年以來,商務部加大了稀土出口的管控,我國的稀土出口配額也呈逐年遞減的態勢,今年的配額同比下降近4成。
然而近年來,稀土的需求卻表現得非常強勁,這一增一減,稀土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幾乎就從國家限制出口那年開始,許多小礦多了起來,稀土礦石的偷盜行為也大量出現。”包鋼稀土的一位資深高管告訴記者。而稀土通常以矽藻土、硫酸鋁、玻璃成型劑等與稀土外形相似的貨物來報關,走私出境。
有消息稱,去年我國走私出口的稀土超過了2萬噸,而當年正常渠道出口量是5萬噸,走私的比例超過正常出口的40%,比2008年走私出口的稀土量高出了10%。
央企主導重組
稀土沒有定價權的根源在於稀土行業的散、亂、差。
9月26日,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曾表示,稀土行業存在著重複建設嚴重、產業集中度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競爭力提高。
此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明確指出,要積極協調各地區認真清理限制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的各種規定,加快稀土等重點行業的重組進程。
在更早些時候,也就是9月7日召開的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10年夏季報告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辛國斌曾對記者說,工信部正預備開始牽頭,著手企業兼並重組的新的工作,“應該會拿出一些細節性方案,在年底前或出台部分兼並重組細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