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也向記者表示:“已經有不少家庭教會建立了自己的教堂,特別是在江浙一帶比較富庶的地區,他們不但給自己建,還幫助內陸地區的教友建。家庭教會本身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網絡。”目前,教會建堂資金主要由各教會自籌資金,大多來自教徒的奉獻。
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家庭教會的活動場所被官方注意到,也仍有可能未被統計。
于建嶸在河南調研時就經歷過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于建嶸問當地官員該地區有沒有家庭教會,官員說沒有。可是于建嶸剛剛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家庭教會,聚會點就在他們不遠處,甚至已經掛了一個很大的牌子,上面寫著“基督教聚會區”。于建嶸指著那個牌子說:“你看看那個地方不是有嗎?”官員說,沒看見。於問:“我都看見了你怎麼沒看見?”對方答:“中央沒看見,我怎麼看得見。”
據介紹,河南某縣近些年建了70多個大教堂,有的一個鄉鎮就有五六個大教堂,信教的群眾達幾萬人。于建嶸說,由於各地政府對於宗教的觀念和態度不盡相同,所以新建教堂的數量在各地存在很大差異。
“在河南,目前基督教發展的這些情況與官方對農村基督教管理比較寬鬆有關。地方宗教部門一般認為,當前宗教局工作的側重點並不是擔心信徒的劇增,而是引導信徒愛國,維護社會穩定、和諧。若發現某鄉村有50多人在家庭聚會,宗教管理局的幹部會主動與這地方的信徒聯繫,批准他們建立教堂;若人數少,不具備建立教堂的條件,他們會責成地方‘兩會’人員做這些信徒的思想工作,引領他們到正規教堂活動,待條件成熟後會立刻批准建立新教堂。正是由於有適宜的政策空間,使鄉村新建教堂如雨後春笋般湧現。反過來,教堂的增多又吸引其他不信者入教,讓信教者的宣教熱情升溫,特別是在沒有教堂的鄉村,信徒為了能在本鄉村建立教堂,會更加積極主動地發展新成員。”
不過,當地官員並不會把這些當作自己的工作成績如實上報,因為“這不像種樹,報得多有表揚,這個講得越多麻煩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