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12日電/世界經濟可能從未如今日這般混亂。2008年9月爆發的金融海嘯餘波未止,全球經濟卻出現勢同水火的兩個陣營。一邊是數十年來主導全球的美國、歐盟與日本等先進國家,景氣遲遲未見復甦、失業率居高不下,利率已強壓至史上最低,甚至趨近於零,而市場需求依然疲弱,通貨緊縮陰影籠罩,直有日本1990年代深陷失落十年的肅殺氣氛。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與此恰相對映的是另一個極端:以亞洲新興經濟體為主的大部分中度乃至低度開發國家,不僅經濟成長率傲人,且在氾濫資金的推擁下,房市、股市欣欣向榮,物價水準也大幅攀升,通貨膨脹成為最重大的經濟課題,而在泡沫不斷膨脹的過程中,復有熱錢被磁吸而來,帶動本國貨幣升值,即使祭出勇敢的升息手段仍難以遏抑。
這樣的景況,在過去任何一個期間都未曾得見,眼看還會持續惡化。兩大陣營為對治此一難題,已竭盡所能;資金過度浮濫的新興經濟體不懼可怕副作用,再三升息,但愈是升息,資金愈是潮湧而來;相對地,美歐日等景氣冷清國家則努力增印鈔票、壓低利率與匯率,資金仍加速外流,問題反而更嚴重。但印鈔救市、壓低利率、貨幣貶值等手段治絲益棼,更引發匯率競貶大戰,不但以鄰為壑,當做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竟成為追求競貶的主力時,整個國際貨幣體系的基礎也為之動搖。
世界各國一枯一榮、一通膨一通縮、一資金枯竭一資金氾濫、一零利率一高利率,以及為求脫困而競相以鄰國為犧牲,乃至國際儲備貨幣率先浮濫印鈔自貶身價的亂象,的確已到不容再忽視的地步。
恰於此時,合占全球85%總產值的所謂20國集團(G20),於首爾舉行高峰會,共商安定全球經濟、整治空前亂象的良策。G20的肩頭負擔恐怕從未若今日之沉重。但由於問題太過複雜棘手,又涉及重建全球貨幣秩序的艱巨使命,在昨晚揭幕、今天即閉幕的一天多會期中,不可能獲得任何重要突破,全球經濟亂象在G20高峰會後恐將持續惡化。
這次峰會之前的財長會議召開時,以美國為首,聯合主要國家共同逼迫人民幣升值,似乎已有共識。但就在峰會召開前夕,美國聯準會(Fed)不顧各國譏彈,悍然決定執行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決定購進6,000億美元的國債以釋放大量資金,迫使美元幣值貶低,以激勵其出口產業,並藉此引進輸入性通膨,設法消弭籠罩美國經濟的通縮陰影。美國此舉固對本身有百利而無一害,但對全球各國則恰巧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做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發行國,帶頭掀起貶值競賽,使這場零和遊戲愈演愈烈,此為一害。美國大事印鈔救市,卻因本身利率相對偏低、經濟前景不明、貨幣貶值壓力,使新增資金快速流向新興市場,讓已經氾濫的資金更增禍害,此其二。美國為圖本身近利,甚至為了暗中削減巨大債務,故意令做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地位日漸薄弱,動搖以此為主軸的全球貨幣體系,為禍尤大。
因此,在峰會召開前夕,美國已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因而20國峰會反而轉為19國對一國的公審大會,人民幣升值問題在其掩蓋之下已乏人問津。然而,由於美國財雄勢大,印鈔救市又屬自家之事,相信結合19國之力亦無奈他何,QE2固難以撼動,即使進而推出QE3,也無人可以阻攔。在此氣氛之下,一切搶救全球經濟失衡的高調恐怕都難以出口,遑論化為具體手段。但如果連如此強有力的20國集團都束手無策,任令失衡現象不斷惡化,這個世界對一個新貨幣秩序的渴望將更加熾烈,更將促其早日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