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曾培炎縱論中國發展趨勢、香港挑戰(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7 21:52:39  


 
  前幾天G20會議和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剛結束,大家都很關心美國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和人民幣匯率問題。美聯儲推出總額達6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在世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這一政策於人於己都非良策,可能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引起國際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大量熱錢流入而對新興市場造成衝擊,迫使別國大量美元資產縮水,由此引發其他國家進行外匯干預,這些都對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應該在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中發揮負責任的作用。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我的看法是,人民幣升值並不能解決世界經濟平衡問題,也不是解決他國經濟問題的靈丹妙藥。中美貿易順差主要是由雙方經濟乃至國際貿易結構造成的,中國出口貿易中外商投資企業占到55.3%,加工貿易占對外貿易的比重又高達42%,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基本上是美國自己已經不生產的東西。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25%,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還是在增加。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需要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包括建立匯率協調機制。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逐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穩定發展,也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利益。

  當前,世界經濟呈現緩慢復甦態勢,但復甦之路一波三折,各國經濟增長冷熱不均。未來中國經濟能否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引起了國內外的普遍關注。有人認為,受勞動力成本、資源環境約束、境外投資轉移、流動性過剩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會出現下滑,或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我對此不那麼認為。現在中國已經有比較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較大的調控空間,經濟總量大幅增加,外匯儲備達到2.65萬億美元。國家財政狀況良好,近十年來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9.6%。國內金融穩定,資金充足,不良貸款率低。加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勞動、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具有綜合優勢,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明顯提高,這些都是確保經濟發展的根本因素。孔子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惟其不惑,所以不憂、不懼。我們有信心、也有條件把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長期保持下去。

  任何事物都有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我們也同時看到,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從國際上看,以發達國家過度消費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模式不可持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氣候變化和低碳排放成為全球性問題,我們面臨著擴大內需、提高出口附加值、發展綠色經濟等諸多壓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刻不容緩的戰略選擇。“十二五”規劃建議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應時應勢而生,要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問題。

  第二,中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十二五”時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今後五年的發展將奠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基礎。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理解,需要把握這樣幾個關鍵詞。

  一是突出發展。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接近4000美元,在世界18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100位左右,按世界銀行標準貧困人口還有1億多人,城鎮每年新增就業人口1100萬人,農村還有超過1.5億的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今後五年需要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但我們講的發展,不只是增長,而是質和量的同步提高,是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要著力把擴大內需特別是國內消費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形成內需外需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二是實現均衡。主要是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國內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還呈擴大趨勢,東部地區江蘇省的人均生產總值相當於西部地區貴州省的4.3倍,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相當於農民的3.3倍。發展不平衡既是中國發展面臨的挑戰,也是中國發展的潛力所在。我們將按照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加快農村地區發展,不斷提高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促進產業轉移,培育新的區域增長極。中國內地將形成中部武漢城市圈、中原經濟區,西部成渝地區、關中地區等新的經濟增長地帶,開拓經濟發展的更大空間。

  三是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中國發展的生機所在、動力之源。我國改革還處在攻堅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著深層次的體制機制性問題。需要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要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力,增加更多的中國原創性產品,提升“中國製造”的質量和水平。

  四是注重綠色。中國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扭轉,能源資源消耗多,環境污染重,經濟增長付出的代價大,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相當突出。我們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約束性目標任務,即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這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也有利於開拓新的發展領域和增長空間。這就需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大幅度增加森林碳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五是堅持開放。中國現在對外開放已達到了較高程度,進出口貿易額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60%左右,平均進口關稅稅率下降到9.8%。隨著中國與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議,相互之間實行零關稅的貨物品種越來越多。我們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推動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我們也重視為外資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過去為了引進外資,對外資在稅收方面實行了一些“超國民待遇”的優惠政策;現在對內資外資一視同仁,使所有在華注册的外資企業在市場准入、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平等享受與中資企業一樣的國民待遇,沒有也不會對外資有任何歧視。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新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萬多家,實際使用外資743.4億美元,同比增長16.6%。這說明外資看好中國的市場前景,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