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促進和諧。國家強盛在民富,社會和諧在民安。我們所追求的經濟增長,是一種包容性增長,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中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加快轉型和矛盾凸顯的階段,又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在發展中尤其要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收入分配、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防災救災等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從而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三,祖國內地的發展將帶動香港更加繁榮
香港回歸以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在董建華、曾蔭權兩任行政長官帶領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廣大香港同胞不懈進取,克服亞洲和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衝擊,保持了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我六年前曾來過香港,這次故地重游,看到香港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感到由衷的振奮和鼓舞。
中國內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香港來說意味著什麼?這是大家關心的問題。香港在經濟發展中,無疑也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挑戰。但也要看到,內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有利於推動香港經濟的轉型。隨著內地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製造業向高端延伸,相應地對金融、商務、物流、信息、高技術、節能減排、咨詢等高增值服務業方面的需要越來越多,居民消費升級也將帶來旅遊、購物等快速增長,這些都將有利於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和國際化大都市,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高度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廣泛的國際市場聯繫、高效的行政管理,以及一大批成功的企業家和各界精英,都決定了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香港與內地經濟具有高度的互補性,特別是粵港澳經濟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將形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因此,我的看法是,香港在發展中既面臨著新的挑戰,更面臨著新的歷史性機遇。香港在發展歷程中多次實現成功轉型,今後也一定能夠實現新的轉型。香港的前景毋庸置疑是光明的,我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中央提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在香港也引起了很大反響。一些人對今後香港地位是否會下降、是否會被邊緣化等問題心存疑慮。在我看來,香港和上海所處地理位置、經濟結構、發展階段不同,兩地發展中雖然存在競爭,但兩地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的空間很大。以中國之大,腹地之廣,不僅能夠容得下上海,也能夠容得下香港,香港完全可以與包括上海在內的其他城市交相輝映,實現珠聯璧合般的發展。此外,隨著大陸與台灣實現雙向直接三通,以及實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也有人擔心這會對香港物流人流的中轉產生一些影響。但總體上看,兩岸三地的經濟聯繫將越來越密切,“蛋糕”會越做越大,大家都會在增長中得到好處,香港在兩岸三地中作為國際貿易和貨運中轉樞紐的地位不僅不會下降,反而會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中央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繼續實施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充實和完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內容。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隨著人民幣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在香港發展跨境貿易結算和人民幣債券市場等,有利於使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在國家金融開放戰略中發揮獨特作用。我們相信,香港必將在祖國內地的發展中獲得新的更大發展。
長期以來,香港及海外僑商經過頑強打拼和不懈奮鬥,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你們立足當地,心系祖國,放眼世界,多年來積極參與祖國內地的現代化建設,為國家經濟繁榮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的參與者、貢獻者。僑商理想的實現,與祖國的命運休戚相關;僑商事業的發展,同祖國的發展緊密相連。“十二五”時期祖國的進一步發展,將為包括僑商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台。我相信,廣大僑商一定會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