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五次大的物價上漲。最嚴重的一次出現在1988年。
根據當時的報紙記載,恐慌的人們湧入市場,見東西就買,很多人囤積了足夠一年的鹽和醬油。
這次的物價上漲也引起了人們的焦慮。
互聯網上,一個關於“100元能買到什麼東西?”的問題吸引了網友的關注。
“十年前我請朋友吃飯,只花50塊錢,我們就可以吃很多東西。”一位周小姐說,“現在一桶花生油就要98塊。如果兜裡只有100塊我都不敢出門。”
當時周小姐正在大學裡讀書,每月吃飯開銷200多元。但現在一家三口在肯德基吃一頓飯就要至少100元。
現在的人們肯定難以想象,在1987年100紙幣剛剛開始發行的時候,還曾經遇到過找不開的麻煩。
為了應對這次物價上漲,百姓各出奇招。
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冬季蔬菜缺乏,不少北京人喜歡囤積大白菜。如今高昂的食品價格讓一些人在二十年後又重拾這種習慣。
在朝陽區慧忠裡,幾位老人蹲在樓門前,邊聊天邊用報紙將大白菜包起來。不少居民的陽台上存放了很多這樣的白菜和成捆的葱。
在蘭州,柳奶奶和她的鄰居們也和年輕人一樣,趕起了“團購”的時髦。他們用較低的價格購買整袋的蔬菜,然後大家一起分。
團購也要有技巧。重慶的譚婆婆和同她一起晨練的其他四位老人在農貿市場外攔住了一個菜販。一番討價還價後,他們包圓了所有的萵笋、絲瓜、茄子、葱等蔬菜,一共44公斤,160元,大家平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