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密集上呈
官方與民間等機構的經濟研究報告和政策建議密集遞交決策層,拉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序幕。
“今年不但央行、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等各個部委上交了調研報告,一些科研院所、證券機構也都紛紛遞交了經濟分析報告。”上述消息人士稱。
據該人士透露,每年經濟工作會議前夕,各方的研究報告都會密集出爐,作為決策層制定政策的參考依據。但今年來自民間的調研報告明顯比往年多,政府多方匯集政策建議,也是為了在十二五開局之年開個好頭。
目前,這些報告已經上交決策層,會議三大起草小組在起草相關會議文件時會以此為參考,文件起草完畢提交給最高領導層審閱修改。
而1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是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風向標,"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表述已經對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
報告建議存分歧
在各方提交的調研報告中,智庫專家們對經濟問題研判略有分歧,而這也顯示出2011年局勢的複雜性。
本報記者採訪了解到,來自官方和民間的報告對於明年宏調方向定調基本一致,普遍認為"穩增長、抑通脹、調結構"是2011年宏觀經濟調控的核心內容,但各部委在其先後順序上觀點有分歧。
記者從商務部獲得的報告顯示,商務部希望既能穩定出口,保持外貿平穩發展,又要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優化外貿結構。而二者選一,商務部可能更傾向於調結構。
一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則向記者表示,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等結構調整措施有助於節約能源、保持經濟長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短期降低了生產能力,使總供給曲線下移,通脹走高。比如拉閘限電導致了一些省份的"柴油荒",這又會變相提高運輸成本,進而提升物價。
儘管此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對控通脹著墨不多,但明年如何控制通脹已經成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繞不開的話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席陳佳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特別提醒,目前通脹壓力在增加。而管理通脹預期、防止資產價格泡沫與保持經濟快速增長之間也存在分歧。
對此,發改委建言,在短期內需要緊縮貨幣以穩定通脹預期,而在長期則需要通過結構調整以轉變增長方式。
同樣,對於通脹的經濟議題,官方和民間也出現了不同聲音。不少專家認為官方應嚴防通脹、平抑物價。但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近日則表態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強勁,甚至略顯得有點偏熱,但是還沒有到引起高通貨膨脹的熱度。他認為這波通脹不是全面過熱引起的,也就不需要採取全面的嚴厲的緊縮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