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蘇聯人仍以“同志”相稱
在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之前,我黨與蘇共無論在口頭上,還是在書面上,均以“同志”相稱。在新中國成立後很短一段時間內,中蘇雙方在書面上曾互稱“先生”。毛澤東主席1949年底至1950年初第一次訪問蘇聯時,蘇方在公開報道中就稱他為“先生”。聽說,國內有些人當時對蘇方這一做法感到不可理解。對此,我求教過長期主管對蘇工作的餘湛副外長。他解釋說:這只是一種策略考慮,以免西方懷疑我國是蘇聯的“附庸”。為此,雙方事先有專門約定。1950年3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之後,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雙方在書面上就改以“同志”相稱。
在赫魯曉夫執政時期,雙方以“同志”相稱。赫1964年下台後,中蘇關係進一步惡化,對蘇聯人是否仍以“同志”相稱,便成了一個比較敏感的政治問題,但我們也沒有稱其為“先生”。1969年春、夏在兩國邊境地區發生嚴重的流血衝突後,當年9月11日,當周恩來總理在首都機場見到來華的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時,第一句話就是:“你好嗎,柯西金同志?”戈爾巴喬夫1985年入主克裡姆林宮之後,雙方都希望使中蘇關係由冷轉暖,而且,兩國實際上依然承認彼此的社會主義性質。於是,對蘇聯人是否稱“同志”,問題就不像過去那樣敏感了。
儘管這樣,鑒於中蘇關係長期嚴重惡化,在戈爾巴喬夫來訪及此前的兩國外長互訪時,對蘇聯人究竟以何種敬語相稱,還是作為一個問題提了出來。有些人認為,對蘇聯人可以稱“同志”,因為蘇聯仍然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在那裡執政的依然是共產黨。但有些人則指出,中蘇對立、對抗了20多年,甚至還兵戎相見過,黨際關係早已中斷,彼此間毫無“同志”情感可言。
小平同志在請人給戈爾巴喬夫所帶的口信中,對他就以“同志”相稱。據此,對蘇聯人的稱呼,最後是這樣定的:在訪問日程表、宴會請帖上,稱戈爾巴喬夫及其他蘇聯人為“同志”;在會見、會談中,不妨也稱一兩次“同志”,但不可過於頻繁;在新聞報道中,對蘇聯人一般以職務相稱。
小平同志1989年5月16日會見戈爾巴喬夫時,在講完“結束過去”後說:“目的是讓蘇聯同志們理解我們是怎麼認識‘過去’的”。
1991年8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他便成了我們稱為“同志”的最後一位蘇聯最高領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