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就表示:“有這麼多變化的因素,不能不說情況非常複雜棘手。”
12月初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將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會議亦提出明年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並集中精力穩定物價。分析人士預計明年將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但遏制通脹與調結構似乎是兩個不可能同時完成的任務。
有分析人士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尋求的是社會公平,在中國財政收入以連年超過GDP增長速度增長時,必須對財政政策進行改革,無論是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分配,還是個人所得的分配制度都應當作出重大調整,利用工資制度、稅收、財政制度的改革,把資金、人才引導到需要發展的地區和行業,這樣的調整也是保民生、促消費的題中應有之義。
袁鋼明向本報表示:“轉變發展方式遇到的困難太大,至今只停留在口頭層面,沒有具體措施,調結構只是一句空話。”
“比如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首先應降低政府財政收入比重,降低居民所得稅,但迄今這方面並無調整。任何改革方案都涉及政府財政收入下降,但政府部門並不不願這樣做,所以我們至今看不到任何改革收入分配的措施。原來說年底公布《工資法》,保證工資每年有一定合理上漲,現在沒有下文。民間期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一推再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說還要再‘研究’,如果光嘴上說一些籠統的話,但實際上並不朝著改革居民收入分配這一方向推動,那麼明年結構調整不會有太大進展。”袁鋼明如是表示。
一些經濟學家建議,中國真正的解決之道是工業更多地私人化,在工業領域更多向民間資本開放,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分析人士認為,國有銀行和大型國有企業並不願從他們擁有壟斷力量的領域退出。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許小年日前表示,通貨膨脹不是中國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中國需要解決的最根本問題是結構性的,我們需要打破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電信和娛樂行業的壟斷,我們需要創造更多就業,使中國經濟更具創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