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友煥也認為,資本不可能撤退。儘管2011年熱錢對中國CPI的推動力巨大。其熱錢流向是,如果股市持續低迷、房地產上升空間有限,相關經濟政策有炒作空間,熱錢必然又會炒作商品。
來自香港的信息顯示,國際資本正在大進大出。針對不久前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否認6400億資金為囤港熱錢,並稱2010年以來香港並沒有錄得資金凈流入之說,沃德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盧麒元認為,“其實是一個存量概念,看似資金凈流入沒有增加的背後是熱錢大規模流入的同時,也在大量的撤退。”
某位香港官員也證實,香港現階段的國際資本確實出現了大規模撤退的案例。
一位外管局官員對此也表示擔憂。他說,應該警惕雙向流動的風險,需全面考量吸引熱錢與令資本 “生厭”的動態因素,一切都在變動之中,資金的流向可謂瞬息萬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說,資本的流動正常情況是雙向,相信隨著企業走出去,參與海外投資,包括很多基金也需要投資海外,未來資金走出去的速度可能會快於走進來,因為以前走出去的資本很少。
對衝邏輯
據透露,“加大干預外匯市場的力度;漸進式本幣升值;宏觀審慎管理(加強資本管制)”是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對應”資本流入的“三步曲”。中國慣常的做法是三者兼而施之。
一位政府官員說,目前國際環境下,趨利資本無疑流向中國;而央行所做的最直接對衝就是吸收流動性——買外匯,否則就得升值。
然而,或許在2010年的最後一場熱錢對衝之戰中,考慮對衝成本,原本“三者兼而有之”的央行更多選擇了升值工具。“如果沒有升值,那就要買外匯,買多少外匯與升值有某種內在關聯性。”上述官員說。
換言之,撇開市場因素,這次央行在年底的對衝資金方式是以升值為主;而升值的悖論恰是熱錢。
正如黎友煥說,人民幣升值是吸引熱錢最重要因素,影響流動的因素太多,但這幾個月還是保持高速流入;2010年8月至11月份主要流向還是國內房地產。數據監測顯示,2010年11月監管層的高壓政策“擊退”了一些熱錢,流速減慢。
湯新宇說,雖然加息的時間點有些意外,但也在意料中。這種精心的不對稱加息安排似乎說明瞭央行在努力增加銀行存款的吸引力,目的是防範資金進一步涌向房地產市場。
2010年12月28日,最新公佈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2039億美元,同比增長30%;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301億美元,增長2%。外匯儲備資產增加(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影響)2843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看到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將更為真實,因為從2010年三季度開始,按照國際標準,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將外商投資企業歸屬外方的未分配利潤和已分配未匯出利潤記入國際收支平衡表,前兩季度數據亦進行了追溯調整。
一位外管局人士說,平衡表原則是全責發生制,外商投資企業利潤未分配或未匯出也屬於其應得部分,所以需要對之進行對衝。具體做法是,將上述外商投資企業利潤記在經常項下的同時,亦在資本項下,將其記錄在直接投資項下。“也就是說,經常項下資本流入減少,資本項下資本流入增加,整個結構發生了變化。”上述外管局人士說。
“此前很多人不理解,從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看,認為來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沒有掙錢,其實是因為沒有被記錄下來,也因此這部分的資金被低估了。”上述外管局人士解釋。
“不要小看這個變化,此數據對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數據影響很大。”一位外管局人士說。就此業界人士分析,或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央行對衝熱錢工具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