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貨幣是作用於資產
假如我們認同中國通脹長期性的貨幣邏輯:貨幣-資產-物價,治理通脹方向其實就變得非常清晰,調控的關鍵在於邏輯的中間環節:資產。
收貨幣並不直接作用於物價,而是針對資產泡沫,資產價格一旦下行,今天碰到難題可能都不再是問題,通脹、人民幣升值壓力等等自然消退。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接受的一個經濟結果是經濟減速。當前宏觀調控的兩難,其實還是老問題:我們是要保持高速度,還是要低價格?
澄清三個偽命題
中國經濟的特殊性使得對於它總是出現一些新說法,這些說法往往似是而非。關於中國經濟有三個偽命題。
一是輸入性通脹。
有些觀察者很願意將中國通脹的責任都推到美國頭上,喜歡講“輸入性通脹”。經濟學有個概念叫“鏡像互補”,全球經濟作為一個開放經濟,整體是平衡的。如美國失衡,外部就必然得有一個經濟體也失衡,並與之彌補,才能長時間運轉。美國印錢,必須有外部世界接受,信用規模才可能膨脹。
中國經濟加大刺激,不減速,是當前美國經濟決策者最樂見的。因為這拓展了美國量化寬鬆的空間。那種鼓勵中國放水衝沙,與美國大打貨幣戰的建議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