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一個令人憂慮的趨勢是,中美之間本來不多的互信在減少,本來不少的戰略猜疑在增加,這將使軍事交流的質量大打折扣。
在美國軍界,很多人懷疑中國企圖將美國軍事力量逐出西太平洋。近來有軍方人士認為,中國海軍正在發展所謂“區域介入和拒止”軍事戰略,試圖突破島鏈封鎖,在台灣海峽、南海等地發生武裝衝突時阻止美軍介入。在中國的軍方、民間人士甚至部分學者中,同樣也有很多人懷疑美國有遏制中國的企圖。他們懷疑甚至認定美國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對中國實施戰略包圍和遏制。以美韓聯合軍演為例,很多人認為“天安號”沉沒是美韓共同導演的陰謀,旨在嫁禍朝鮮,遏制中國,達到打亂中國發展和崛起進程的目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成為當時國內一些報章、網上最流行的評論標題。從中國對美韓聯合軍演的態度看,這種觀點在中國有相當大的市場。
其三,中美軍事關係缺乏牢固的基礎,恢復軍事交流和以往一樣,不是因為中美雙方的相互認知發生了根本變化,而是出於維護自身安全利益考慮,只是權宜之計。
首先,中美兩軍都迫切希望了解對方的戰略意圖和技術進展。“知己知彼”是兵家常識,如果軍事交流長期停滯,將導致對對方軍事戰略和技術進展的了解不夠,容易產生誤解和猜疑。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關切中國軍力增長的戰略意圖,而中國也對美國研發導彈防禦系統的意圖和進展非常關心。其次,中國周邊發生的一系列危機使兩國政治領導人認識到,軍方有必要加強溝通。軍方往往代表各自國家最強硬的立場,喜歡放狠話。12月初朝鮮半島劍拔弩張之際,前駐韓美軍司令貝爾威脅道,如果中國再次參戰,美軍有能力讓中國倒退一百年;而中方也有將領毫不示弱,稱如果有人把中國打到倒退一百年,那麼他也要準備倒退二百年。如果兩軍在發生危機時溝通不暢,隔空喊話,再被媒體添油加醋,很容易造成誤解、誤判,導致危機升級,嚴重損害兩國關係。此外,當前美國經濟不景氣,正在考慮削減國防預算,因此無力獨立承擔反恐、防擴散、打擊海盜等國際安全事務,需要其他大國的合作與支持,而要在這些領域開展合作,軍事交流是先決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