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現代海軍之父劉華清 精忠報國戎馬一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5 00:38:07  


 
  劉華清在中央領導崗位工作時,曾多次受中央委托,到各地考察工作。每次,劉華清都注意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生活疾苦,密切黨群關係,這其中有不少事在地方被傳為佳話。

  “正月裡來是新春,趕著豬羊出了門,豬啊,羊啊,送到哪裡去,送給親人八路軍……”1993年1月,劉華清到延安參加紀念雙擁50周年活動。在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舊址前聽到《擁軍秧歌》,老將軍是那樣的親切與耳熟,當年戰場上,老百姓慰問八路軍的情景又浮現眼前。激動之中,劉華清情不自禁地走進人群,和當地群眾一起扭起秧歌。他的舞步雖較為緩慢,但心裡卻年輕,歌聲、笑聲、掌聲交織回響在楊家嶺上空。在棗園,劉華清專門走訪了當年的老紅軍、老游擊隊員,回憶戰爭年代的光榮歷史,了解他們現在的生活情況。聽說被稱為“延河畔上不老鬆”、“國防教育熱心人”的老紅軍張文清家中有困難時,當即囑咐軍分區的同志一定要想方設法幫他解決生活難題。劉華清主持軍委工作期間,儘管很忙,會議很多,但只要有時間,就下部隊了解情況,聽取基層官兵的意見。“他們的父母相信人民軍隊,把子弟交給了我們。我們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提高他們,愛護他們。部隊應重在教育、引導,從思想政治上關心士兵,愛護士兵。”劉華清對少數基層幹部帶兵簡單粗暴,打罵體罰士兵極為反感,主張要以父母心、兄弟情關心士兵,對士兵成長進步負責。“幹部只有愛兵,才有資格帶兵,才能把兵帶好。作為一名老兵,我有責任對基層幹部進行傳、幫、帶,把我軍尊幹愛兵的光榮傳統傳下去。”

  每到部隊調研,劉華清總是設法爭取多安排點時間下連隊看看,多到基層走走。1996年4月的一天上午,他走進某部八連三班宿舍,戰士們正在學習。他隨機問了幾名戰士的姓名、籍貫、入伍時間及工作學習情況,大家回答得令他很滿意。他又臨時動議到炊事班。炊事班正在準備午餐,菜板上放著中午準備吃的土豆、青椒、豬肉。劉華清於是細問了幾樣蔬菜、肉類的價格,並掐著指頭算起賬來。從戰士的夥食標準、主副食的價格、農副業生產的補貼,到全連每月的消費總量、每人每天的平均數,他了解得清清楚楚,認為司務長講得實在沒水分,令人信服。在場的幹部無不為首長如此關心連隊夥食管理的情景所感動。

  在劉華清辦公室東北角,一座比例為1:35的長征二號LM-2E航天模型十分搶眼,足見我們首長與航天的難解情懷。這個航天器似乎也詮釋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一回,在發射現場,正待發射的導彈彈體被身邊的一個普通技術人員及時發現焊接部位有一些焊溜與咬邊。由於是特殊金屬材料、特殊物體的焊接,這些部位要求質量又十分苛刻,在這緊迫的攻堅任務前,一時沒人敢應接。良久之後,只見一位技工頭戴焊罩、手持焊槍穩穩走過去,來到巨大彈體旁細細觀察焊接部位,然後他嫻熟地操起焊槍,對彈體進行了整形焊接。一道刺眼焊光劃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所有人齊刷刷地注視著一道道刺眼飛逝的焊光,直到焊光突然停了,大家仍然盯著焊光消失的地方。經驗收,焊接部位一次點焊成功,不但已焊透、焊牢,沒有絲毫的氣孔與夾渣,而且美觀。“啊,焊接成功了!”劉華清不由得喊了一聲,驚醒的人們一下子湧到焊接的導彈旁。“同志,你立了大功,為國家挽回了數千萬元的損失。”劉華清上前緊緊握住這位工人師傅沾滿油膩的雙手,連說感謝。從此,這位共和國的將軍與一位普通的工人師傅交上了朋友。前幾年,這位老師傅不幸去世,劉華清得訊後親赴這位普通人的追悼會……

  關注老區,支持建設,夢牽家鄉大別山

  言及家鄉,這位大別山之子的思緒回到了兒時。1916年10月,劉華清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花橋鄉劉家院子(今大悟呂王鎮劉垸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裡。他13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5歲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在家鄉,他曾任黃安縣二程區劉家院子村共青團支部書記,少共二程區委組織委員、區委書記兼少先隊總隊長,黃安中心縣委書記,鄂東游擊總司令部科長等職。家鄉的山山水水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記。從他少年時期投身革命,馳騁沙場,回家的路就總是很漫長漫長,但他認為自己無論如何也走不出“戀鄉”的情結。劉老最遺憾的是自參加革命後,再也沒同自己的父母親見上一面。

  劉華清參加革命一走就是14年,一直杳無音訊。母親思兒心切,白天站在大路邊眺望,夜晚坐在床邊哭泣,加之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迫害,老人家眼睛哭瞎了,身體拖垮了,不久抱憾含恨離世。父親領著全家艱難度日,好不容易熬到全國解放,在三年困難時期也與世長辭在家的兄弟怕影響將軍的心情和工作,沒有寫信告訴他,因此,他也就沒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兩位老人,臉朝黃土背朝天,養育了一代開國將軍,而自己卻常常連飯也吃不上,只能喝又苦又澀的苦菜湯……所以,劉華清每次回故鄉,總要到父母的墳前走一走。當走到父母的墳頭時,他流淚了,也許是在回顧自己的經歷和苦難的家庭,深感忠孝不能兩全……

  1989年2月11日,巍巍大悟山寒氣襲人,灄水河面還浮著薄冰。“將軍回來了!”“老將軍從北京回來了!”劉華清回到大悟縣呂王鎮劉垸村時,這個只有10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沸騰起來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紛紛湧上村頭。老大娘、老大爺都含著淚花說:“好不容易盼回來,一定要多住上幾天!”劉華清不停地揮動著雙臂,大聲喊著:“鄉親們好!我回來看望你們啦!”這個老漢要把將軍拉到自己家裡去坐坐,那個大娘端來了花生、瓜子兒……在兒童時代同劉華清一起讀過書、放過牛,後來又一起扛過紅纓槍的劉宏順老人顯得格外興奮,拍著劉華清的肩膀直嚷著:“你在北京那麼忙,哪有時間回窮山溝?”劉華清拉著他的手,無限感慨地說:“就是千忙萬忙,也忘不了大悟山!”沿著石板路,穿過曲折的小巷,劉華清急匆匆地想去看望老戰友劉海儒夫婦。當得知兩位老人已去世時,劉華清心情很沉重地說:“我回來遲了,再也見不著他們了!”聽說兩個姐姐來了,劉華清又急匆匆地去看望。劉潤湘老太太驚喜地站起來,一把抓住老弟的手,熱淚直流。她是劉華清的叔伯姐姐,已83歲了。當年她同劉華清一起扛過紅纓槍,為紅軍站過崗,送過情報,搞過宣傳,“大姐,上次是1965年回來看的你,一晃又20多年了,就是時間再長,我也忘不了你啊!”劉潤湘老人仔細打量著劉華清的臉,看了許久,才顫抖著聲音說:“三弟,回來看看好呀,我們都想念你。我活不了多久了,能見三弟一面就心滿意足了。”同親姐姐劉潤清見面,他心情更為激動。姐姐提出要把大女兒的戶口轉出來,將軍的雙眼濕潤了。他記得,在自己還不懂事的兒童時代,就是靠姐姐紡線織布掙錢讀書的。那昏黃的油燈下,姐姐紡線,弟弟讀書, 常常相伴勞作至深夜;在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姐姐是靠節衣縮食照顧父母的,她常常餓著肚子,把少得可憐的食物留給雙眼失明的母親吃……今天,他又見到風燭殘年的姐姐,深情厚誼說不盡,用什麼相報呢?劉華清向姐姐贈送了禮品,又安慰姐姐說:“都轉出去,怎麼辦呢?沒文化,不能工作,給組織上又添麻煩。全國這麼多農民,都轉戶口安排工作,國家怎麼承受得了?我們為國家工作的人,不能幹不符合國家政策的事情。”姐姐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又安慰弟弟說:“不合政策就不辦。”臨別時,姐弟倆還在一起合影留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