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華清將軍故居前掛起白色的挽聯。 |
開會交談都說大悟話
劉華清離開家鄉82年,一口大悟話至終未改。
黃世鵬說,將軍長期在北京生活,但平時說話、開會都講大悟話。黃世鵬也不會講普通話,每次拜見將軍,兩人用家鄉話聊得很歡。
開國中將程世才將軍也是大悟人,和劉華清一樣,一輩子說家鄉話。有一次,黃世鵬問程世才將軍:“我們在地方工作,不會講普通話不要緊,你們在北京,講大悟話別人聽得懂麼?”程世才將軍笑道:“我們講大悟話,別人聽不懂也得適應。”
黃世鵬說,劉華清家在農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儘管少小離家,但他一輩子講大悟話,他心裡一直記得鄉親們。
勸高速、高鐵“路過”大悟
網上一直流傳劉華清建議京珠高速改道的事。黃世鵬講了其中的原委。
土地革命時期、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大悟縣一直都有革命根據地,武裝鬥爭從未中斷。因為當時的大悟有地理優勢——沒有公路、鐵路和水路,只有鄉村小道。
這種革命年代的優勢,在經濟建設時期卻成了劣勢。大悟要脫貧,首先要解決交通問題。
國家計劃修京珠高速公路時,地方希望高速路過大悟,以帶動老區經濟發展。劉華清認為這個想法十分合理,也符合國家有關扶助老區發展的政策,於是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鄒家華寫信反映情況。後來,規劃方案中的京珠高速公路貫穿大悟全境。
今年1月8日,石武客專孝感北站在距大悟縣城不到8公里的地方開工。黃世鵬說,高鐵能在大悟設站,也得益於劉華清的關心和呼籲。
大悟縣磷礦資源豐富。1983年,大悟縣向省裡和中央建議建磷銨廠,並將這個意圖向劉華清匯報。劉華清覺得建議很合理,於是向中央有關部門建議,後來國家計委派人到現場調查研究,批准了這個項目。項目開工時,劉華清還親自趕到現場,這就是今天著名的磷化工企業黃麥嶺的前身。
55歲喊老 將軍“發飈”
每次聽黃世鵬等人說起或回鄉看到一點小變化,劉華清將軍都非常高興,還不斷給予鼓勵。但看到家鄉經濟落後,將軍也會不斷鞭策,提要求。
劉華清任海軍司令期間,黃世鵬也從縣長轉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有一次去將軍家裡拜訪,黃世鵬在一樓看到裝裱好的正楷千字文誇道:“首長這幅字寫得真好,就像字帖。”
不想將軍已經站在他背後。兩人攀談時,將軍問黃世鵬“現在搞麼事?”黃世鵬說:“到人大了,老了!”將軍問他多大年紀,黃世鵬說:“55歲。”
“55歲就老了?!”剛坐下的將軍“噌”地一下站起來。
黃世鵬意識到自己話說得不好,就解釋說,自己是基層幹部,就好比農村的生產隊長,哪裡有55歲的生產隊長?幹活兒都帶不了頭。將軍聽到這裡,嘆了一口氣。黃世鵬知道將軍在鞭策他積極進取。
2002年,黃世鵬到北京請將軍寫字時,就發現老人家身體不如從前了。沒想到,這一別,竟成了永別。
號召鄉親們多種樹
劉華清將軍一生回過多少次故鄉?黃世鵬老人無法完全統計,但1989年那次,全程陪同的他至今記憶猶新。
那年上半年,將軍回鄉徑直回到劉垸,到家休息了一下,就到垸裡看望一起參加革命的鄉親,並專程到革命烈士家庭去看望烈士後人,還給他們送了點小禮物和一些錢。
那天將軍當著縣、鄉幹部和鄉親講了話,要鄉親們響應國家號召,搞好計劃生育,培養好下一代,辦好學校。“現在村裡山上的樹比過去少多了,戰爭年代山上樹很多,我們在山上打游擊,吃住都在山上。”將軍告訴鄉親們要發展林業生產,保護生態平衡。本報記者 吳睿王榮海
最怕聽鄉親說
“回老家看看”
“每次家鄉人到北京,將軍問得最多的,就是家鄉的變化。”昨天,將軍的侄兒、侄女及村民向本報記者回憶了將軍的一些往事。
聽到家鄉變好就高興
劉華清的侄女說,她曾多次到北京看望將軍。一看到老家人,將軍就非常高興。去年4月,她去北京時,將軍身體還比較好。老人總問“今年的收成怎樣,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侄女告訴他,“現在和過去大不一樣了,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將軍聽到說“好”,心裡就非常高興。
這次得知將軍病重時,她正在廣州。“當時只是聽說老人身體不太好。”13日晚上,劉華清的侄女趕到北京。將軍一家人守在病房裡。當時,老人已經不能說話。“沒想到,14日就永遠離開了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