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聽到“回家看看”
侄女說,由於工作的緣由,將軍每次回家,都停不了多長時間,但將軍對家鄉的感情很深。
每次家鄉人去北京看望將軍,臨走前總拉著將軍的手說:“首長啊,家鄉人多希望您回去看看啊!”每次聽完這句話,將軍都會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內輾轉反側,總想著要回家看看,但總因來回不便,加之年歲漸高無法如願。
後來,將軍的夫人跟家鄉人約定:歡迎常來看首長,但不許說那句“家鄉人希望你回去看看”的話。再後來,這句話成了家鄉人與首長老伴的共同約定。
100多年的故居沒翻新
在村裡,劉華清故居和其他村民家一樣,都是青磚瓦房,由於年代久遠和風吹日曬,外墻顯得很舊。侄兒介紹,故居已建有100多年了,一直沒有翻新過。
侄兒說,每次到大悟,將軍都會在老家看看。儘管條件比較差,但將軍1989年第二次回鄉,就堅持住在這老屋裡。
將軍是村裡最長壽的人
劉華清的老家劉垸村,共有100多戶人家。當地老人說,將軍是村裡最長壽的人。
今年78歲的村民劉漢國,和劉華清是一輩人,按照劉家的輩分,同屬“木”字輩。劉漢國說,村裡的老人中,將軍是最年長的。
本報記者 王榮海 吳睿 通訊員 田禎福
手足情
將軍一句話,弟弟終身當農民
灰白色火磚、發黑的木樓板、青石板天井……大悟縣呂王鎮劉垸村的一棟老屋,記錄著世事滄桑。82年前,13歲的劉華清從這裡走出去,四弟劉梅清一家則堅守老屋。如今將軍已逝,劉梅清也已辭世3年。
有一年,老縣長黃世鵬和劉梅清拉家常,說:“你家老三當這麼大的幹部,你怎麼還在家種田?”劉梅清說,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劉華清回家吃了頓午飯,這是他投身革命後第一次還鄉。
臨走時,劉梅清想跟三哥一起走。劉華清說,“弟兄四個,就你身體最好,希望你在家把田種好。”就因為這句話,劉梅清守著老屋當農民。後來,劉梅清為自己的事去找哥哥,都被拒絕,便當了一輩子農民。
黃世鵬說,劉華清做事很講原則,他沒有因為“虧待”弟弟而照顧子侄輩,劉梅清的一個兒子還是因為參軍轉業,才得以到國稅系統工作。
本報記者 吳睿王榮海
護犢情
送你一支鋼筆,繪家鄉教育藍圖
走進劉華清將軍故里劉垸村,村口就是將軍題名的“大悟縣希望小學”。進入校門,迎面是將軍親筆寫的“尊師人才出,重教國家興”幾個大字。50歲的小學教師汪緒東,至今還記得將軍來學校時的情景。
大悟縣希望小學原名“劉垸村小學”。這裡原是劉家祠堂,改成學校後,共有10間土坯房教室,100來名學生,大部分都用土坯磚當課桌。
1993年,在全省率先建成3層的教學樓,每層11間教室,不僅容得下劉垸的孩子,周圍幾個村的學生也過來就讀,最多時有400多人。
當年10月,得知劉華清回鄉要來看學校,大家都很激動。當天下午1點多,劉垸村小學和呂王鎮中心小學學生都趕來夾道歡迎將軍。劉華清非常高興,帶了一些學習用品和糖果,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
臨別時,劉華清送給原校長陳敬民一支鋼筆:“給你一支鋼筆,為家鄉教育繪一幅美好藍圖。”並給小學親筆題詞,改名為“大悟縣希望小學”。此前,將軍還動員全家為呂王中學捐款。本報記者 吳睿王榮海
故鄉情
20年前的親筆題詞留給家鄉
支持家鄉建設,將軍傾注了心血。昨日,大悟縣檔案館工作人員還展示了20多年前劉華清將軍的親筆題詞。
目前,保存在大悟縣檔案館的就有多份,包括為大悟縣體育館、大悟商場等題詞,大悟縣檔案局梁華山說,這些題詞可以看出將軍對家鄉建設的關注和支持。
大悟縣檔案館工作人員說,多年前,該館為了豐富檔案,特意收集有關劉華清將軍的個人物品。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處特意寄來了一份將軍的親筆信、回憶錄、相册以及親筆題字。(來源:東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