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東方早報報道:儘管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胡奧會”前最後一刻為了雙方能夠發表一份聯合聲明而往返北京與華盛頓,但在華盛頓智庫圈以及部分中國學者看來,明天的中美兩國元首峰會或許不會成為一次產生歷史性成果的峰會,“不能期待通過一次訪問解決中美間的結構性問題”是這場外交重頭戲上演前聽到的最多的話。
不過,對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的歷史性意義,中美兩國也有一批學者存在這樣的共識,即中美兩國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在中國實力已經達到或者即將要達到可以與美國平等對話的時候,兩國戰略互信問題必須要放上台面,不能一拖再拖了。
對於雙方領導人會面後發表類似於2009年奧巴馬訪華時那樣的長篇聯合聲明,華盛頓各界所持的期望值普遍不高。但一份相對較短的聲明的出爐,事實上是雙方所共同青睞的,由此可以再度確認兩國領導人致力於推進積極、合作、全面的雙邊關係的決心。但坎貝爾的中國之行似乎沒有就此達成最終共識,聲明的最終命運將不得不等待兩國最高領導人的“臨場”定奪。
談及對聲明成果的預期,美國尼克松中心主任唐安竹(Drew Thompson)告訴東方早報,希望看到的最佳結果是產生一個協議,就兩國副總統(副主席)今明兩年的相互訪問達成共識。“在胡錦濤的邀請之下,美國副總統拜登必須要首先訪問北京,之後拜登再向習近平發出邀請。這將在很大程度上跟上2011年以及2012年所要發生的(雙邊關係)過渡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