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對於外資銀行的警報已經拉響——存款不足者,請勿放貸。到今年年底,外資銀行的存貸比寬限期即將截止。目前,約有10家左右的外資銀行存貸比高於200%,面臨較大的達標壓力。其中的4、5家銀行年內達標的可能性很小,屬於可能被監管部門暫停貸款業務的“高危”銀行。
今年年底,外資銀行存貸比達標期限將至,目前各家銀行的存貸比水平如何呢?
《證券日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得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11月底,全國37家(外資法人銀行共41家,剔除不做貸款業務的4家),總體存貸比水平為87.9%,這個數據距離75%的紅線並不遙遠。
從具體銀行來看,花旗、匯豐等6家銀行存貸比目前已經達標;東亞、星展、恒生、華僑、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等10多家銀行處於第二梯隊,年內實現達標問題不大。
不過,目前仍有10家左右的外資銀行存貸比高於200%,面臨較大的達標壓力。其中的4、5家銀行年內達標的可能性很小。
約10家銀行存貸比超200%
“實際上,近年來外資銀行存貸比總水平呈現遞減的趨勢。”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根據央行上海總部公布的最新數據,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增長較快,外資銀行法人存款增加明顯。2010年,外資銀行新增人民幣存款816.1億元,同比多增206.8億元,存款增長34.5%,增幅高出中資金融機構17.6個百分點,新增存款呈前低後高態勢。其中第三、四季度存款分別增加311.8億元和441.27億元,同比分別多增146.1億元和82億元。
據統計,上海市19家外資銀行法人全年新增人民幣存款657.6億元(其中88%為下半年新增),占全部外資銀行存款增量的8成。
作為外資法人銀行最大聚集地的上海,外資銀行的舉動可以說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為了衝刺存貸比達標,外資銀行已經開始加大人民幣存款吸存力度。
2006年11月11日,在我國金融市場對外全面開放的前夜,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規定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的存貸比指標不得超過75%。考慮到外資銀行經營實際情況,中國銀監會在相關公告中允許各相關外資銀行從2007年起,用五年時間達到存貸比不高於75%的法定監管指標。也就是說,到2011年12月31日,外資銀行存貸比必須達標。
目前,位於外資銀行存貸比第一梯隊的花旗、匯豐等幾家存貸比一直在50%多,已經達標。第二梯隊則是相對龐大的隊伍,包括東亞銀行、華僑銀行、星展銀行等10多家銀行。這些銀行目前存貸比雖然與達標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年內衝刺達標基本沒有問題。部分銀行的高層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爭取在今年年中或年末實現存貸比達標。
“目前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存貸比高於200%的部分銀行”上述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存貸比高於200%外資銀行在10家左右,特別高的有4-5家。
存貸比達標困局
實際上,監管部門已經對外資銀行“照顧”,截止到目前,五年的存貸比達標“豁免期”已過去五分之四,對於部分外資銀行來說,為何75%的存貸比達標線仍是難以接近?
2010年9月,畢馬威會計事務所發布的《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顯示,外資銀行在中國擁有的國內存款仍然十分貧乏,部分原因是建立零售網絡速度慢。也曾有外資行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外資銀行開設分支審核速度太慢,中資銀行的網點擴張速度是外資銀行無法比肩的。“以一年一兩家的速度開顯然太慢,沒有網點的支持,我們的業績也難以得到很大提升。”
據記者了解,目前開設外資銀行分行需要銀監會的批准,而設立支行也需要得到所在當地銀監局的批准。除了審批流程外,外資銀行的資金規模也成為限制其開設分支行的原因。
自外資銀行取得牌照進入中國市場開展業務以來,營業網點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效。數據顯示,匯豐、渣打、花旗等銀行是目前在國內擁有分支行最多的外資銀行,儘管如此,其營業網點數量和分布與大中型銀行相比仍處於劣勢。
不僅如此,除了這幾家大銀行外,多數外資銀行的網點數量仍是個位數,沒有網點的支持,銀行吸收存款則無從談起。
對此,上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其實並不存在審批過慢的情況,例如一家國內股份制銀行當初在我國香港地區開設分行,光審批就耗了4、5年時間,最後還是通過收購一家本地銀行才得以順利進入香港市場的,相比之下,其實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壁壘要小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