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組織成立後一年就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1992年中韓建交時我們還派出了大規模的祝賀使團,1996、1997年我們又組織主辦了中韓友好城市交流大會,在人民大會堂以及韓國濟州島各舉行過一次。不光與中央政府的合作,我們還做過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和韓國行政自治部合作在上海設立了地方政府投資貿易辦事處,這是我們團體所做的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在地方政府駐中國投資貿易處擔任了三年的首席代表,我們還和韓國教育部就中韓兩國教育事業合作進行積極探索,組織了幾次交流會。
2005年,我們和韓國勞動部推動了“中韓人才技術交流說明會”在中國舉辦,現在我們又重新開始考慮“中韓交流真正需要什麼”這個問題,現在確立了兩個方面:這個世界文化藝術發展非常迅速,我們覺得東洋文化和西洋文化發展差異很大,現在非常有發展東洋文化的必要性。再就是要積極發展兩國的人力技術交流,讓兩國各取所需,如果能夠在這方面擴大交流,那樣會對兩國都有利。總體來說,這20年來我們就中韓兩國實際需要的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我們在1994年還成立了“北方政治研究學校”,分成中國班、俄羅斯班、越南班和朝鮮班,為韓國培養(研究)社會主義國家的專門人才,同時我們還創辦了《北方頻道》、《大陸新聞》、《中華新聞》和《月刊北方》等期刊雜誌,陸續向韓國宣傳北方政策。我可以自信地說,我們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
環球網:可以看出,民間外交在韓國整個外交過程中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我們知道,在盧武鉉政府時期韓國曾提出過“東北亞均衡者”的政策,希望韓國在大國之間扮演平衡的角色,在您看來,李明博政府在處理東北亞政治方面與之前有哪些異同點?
丁海勛:這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問題,也不知道我適不適合回答,實際上這相當於評價兩屆政府,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資格,但作為一個研究東北亞局勢的研究人員,願意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