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海峽經濟區:從ECFA到兩岸經濟共同體(CEC)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6 01:11:29  


 
  在兩岸當局政策授權與配合下,由兩岸行業機構組織建立兩岸信息產業共同市場、兩岸鋼鐵業共同市場、兩岸機械產業共同市場、兩岸空運共同市場、兩岸海運共同市場、兩岸環保共同市場與兩岸資本共同市場等單一產業市場。如海峽兩岸之間可以在逐步建立兩岸信息產業共同標準基礎上,建立兩岸信息產業共同體(共同市場),實行統一的標準、系統、信號、漫遊、收費以及對外合作。目前兩岸鋼鐵產業初步實現了行業之間的合作機制,並在ECFA框架下逐步展開關稅減讓與市場開放措施,實現新的合作機制。為了兩岸鋼鐵產業的共同發展與繁榮,兩岸鋼鐵協會可在合適時候建立兩岸鋼鐵共同市場,取消兩岸之間的鋼鐵關稅,完全開放市場,實行對外一致的關稅與管理政策。

  如何建立兩岸具體的與不同領域的共同市場及運作機制,還要根據兩岸經濟發展與合作進程進行具體的協商。在條件成熟時,再將兩岸不同領域與部門的經濟共同體整合為兩岸經濟共同體。

  2、由低到高的兩岸經濟整合路徑:兩岸特惠關稅區、兩岸自由貿易區到兩岸經濟共同體

  建立經濟共同體是一個複雜曲折、艱苦的過程,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來實現。建立經濟共同體需要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也需要兩岸政治家的智慧與努力。歐共體如此,未來兩岸經濟共同體的建立也是如此。另外,外在的環境與形勢的變化,也是促成內部成員間建立經濟共同體的重要原因。

  未來兩岸經濟共同體條約的商簽可以借鑒歐洲經濟共同體建設的《羅馬條約》。《羅馬條約》在序言中開宗明義強調其目的是:“消除分裂歐洲的各種障礙”,“加強各成員國經濟的聯結,保證它的協調發展”,“在歐洲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盟基礎”等。尤其是《羅馬條約》是無期限的,而且沒有規定退出協定的程式,卻有歡迎其他歐洲國家參加共同體的條文。就目前以及未來較長時期兩岸經濟整合趨勢觀察,兩岸經濟共同體建設的路徑不是單一的,不是直線式的。基本發展路徑應是從特惠貿易機制(ECFA初期)到兩岸自由貿易區(ECFA的後期或完成期)再到兩岸經濟共同體。

  3、從兩岸經濟共同體到中華經濟共同體

  兩岸經濟共同體的建設只有台灣與大陸兩個成員體,不可能是一個成員持續增加的過程。但兩岸經濟共同體建設過程中,可發展與擴大為中華經濟共同體,即逐漸吸納香港與澳門加入,最後形成一個包括大陸、台灣、香港與澳門在內的中華經濟共同體。

  中華經濟共同體的建立路徑將是獨一無二的。中華經濟共同體存在兩個不同性質與發展路徑的經濟整合體。一是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是已經率先實現了政治整合(回歸)後,才逐步推動與實現經濟一體化建設即經濟整合,並先從CEPA這一初級經濟一體化階段開始,並不斷深化。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內地與港、澳之間將逐步實現經濟、社會共同體,實現貨物、人員、資本等在區內的自由流動及社會經濟政策的不斷協調發展。其路徑是先政治整合與政治統一,再實現經濟整合,建立內地與港澳經濟共同體與共同體。內地與港澳的政治整合與政治統一及經濟整合,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香港《基本法》與澳門《基本法》的框架內進行。內地與港澳並沒有如歐盟有一個超越國家與特別行政區之上的“超國家機構”的存在。

  二是從兩岸經濟共同體向中華經濟共同體的轉變與發展。兩岸經濟共同體的建設同內地與港澳經濟共同體的建設是不同的路徑,是分開處理的。其路徑可能是先建立內地與港澳經濟共同體,後建立兩岸經濟共同體,最後再建立中華經濟共同體。也可能是同步進行的,一方面推進內地與港澳經濟共同體的建設,另一方面同時推進兩岸經濟共同體的建設。不同的是,兩岸經濟共同體的建設是在兩岸政治整合與國家統一之前進行的,是“先經濟整合後政治整合”;而內地與港澳經濟共同體的建設是在港澳回歸或國家統一之後進行的,是“先政治整合後經濟整合”。

  (注1)2008年,馬英九提出的“十六字箴言”為“以民為先,精誠合作,和衷共濟,再創雙贏”;2009年提出的“十六字箴言”為“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深化合作,開創未來”;2010年重審2008年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台灣《工商時報》,2010年4月10日。

  (注2)2010年2月23日,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隆在里約集團峰會上宣佈,與會拉美及加勒比國家一致同意,成立“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推動地區一體化進程。這一共同體將包括該地區33個國家的區域性組織。昝春燕,“拉美共同體起航”,《21世紀經濟導報》,2010年2月25日。

  (注3)安豐明、存毅,“兩岸經濟制度性一體化的路徑選擇”。俞新天、周忠匪,趙念渝,《全球化與兩岸關係新發展》,經濟導報出版社(香港),2006年6月第一版。

  (注4)吳金城,“兩岸經濟一體化的制約因素與整合途經”,中華戰略學刊,2009年秋季刊,台灣中華戰略學會,2009年9月30日。

  (注5)唐永紅,《兩岸經濟一體化問題研究-區域一體理論視角》,鷺江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第202-203頁。

  (注6)張亞中,“ECFA、兩岸經濟共同體與大中華經濟圈競爭力”,《綜合競爭力》創刊號,2009年10月,第84-87頁。

  (注7)倪永傑,“兩岸關係新境界與兩岸共同體建設芻議”,〈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2期,總24期,2009年5月,第112-117頁。

  (注8)蕭萬長,“兩岸共同市場的挑戰與前景”。俞新天、周忠菲、趙念渝,《全球化與兩岸關係發展》,經濟導報出版社(香港),2006年6月,第3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2月號,總第15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