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自北非中東危機年初開始以來,美元不升反跌,引起市場關注美元或已失去資金避風港的地位。美國知名經濟學家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更指出,美元壟斷世界時代瀕終結,原因是避風港地位及另外兩個支撐美元的支柱已岌岌可危。
明報報道,艾肯格林上月獲《經濟學人》評選為金融危機後五大最有影響力經濟學家之一,與「末日博士」魯比尼並列。他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美元的統治地位漸漸消失,未來10年將改為多種貨幣逐鹿的格局。
艾氏稱,美元壟斷地位基於3個原因,首先是美元計價的證券市場極其龐大,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豐富,人們可用這些工具對美元匯率風險,美元因此成為各地鍾愛的交易貨幣。其次,美元是全球資金的避風港,金融危機一出現,投資者都跑去買美元,這是因為美元流動性高。第三,雖然瑞朗及澳元這些貨幣都以穩定見稱,但規模太小,難以挑戰美元地位。
但艾氏認為,這三支柱現在都不穩健。首先,技術革新逐漸威脅美元的壟斷,現在人人都可用手持電子產品,實時比較不同貨幣計價的價格,企業及證券商不一定需要美元報價。其次,美元50年來首次遇上對手,那就是歐元和人民幣,艾氏指出,美國評論雖然往往低估歐元的持久力,但歐洲國家政府不會放棄歐元,歐洲削赤決心亦較美國大,而且還會發行統一的歐元債券,可望作為央行儲備的美債提供替代品;中國亦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最後,美元有失去避險地位的危機,外國投資者持美元除了因為流動性外,也因為美元資產安全,美國政府過往一直履行財務責任,但美國現時負債已達GDP的75%,負債愈滾愈大。艾氏警告,人們會懷疑美國會否任由美元貶值去減少債務負擔,他估計,美國匯價可能下跌約20%。
過往一旦出現政治或經濟危機,資金都會流向美元避險,但自年初中東北非局勢不穩以來,瑞郎和日圓這些傳統避險貨幣都走高,美元卻不升反跌。《金融時報》引述業界人士指,美元下挫跟市場擔心高油價有關。市場憂慮高油價可能導致資金由石油入口國流走,流往石油出口國的主權基金。UBS的外匯策略部主管曼蘇爾(Mansoor Mohi-uddin)指出,石油出口國的主權基金多分散資產,所持美元資產較傳統央行少,油價高增快了儲備多元化的過程。
美元下挫另一因素是加息預期。歐元和英鎊都因為市場憧景加息而走高,反觀美聯儲局被認為對通脹警覺不高,令投資者迴避美元。不過,曼蘇爾警告,不應對美元看得太淡。他指出,油價2008年高見150美元後,美元大幅反彈,自中東危機以來,股市下挫幅度不多,但當投資者開始擔心高油價會重重打擊經濟時,股市將下挫,屆時加息預期稍減,美元便會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