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是否被定性為“陳水扁第二”,未來恐成為她更上層樓的“罩門”。 |
中評社╱題:蔡英文能提出甚麼樣的兩岸政策,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大學教授
2011年2月號的“中國評論”月刊裡,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助理教授唐樺所寫的那篇“兩岸關係中的交往與仁”的文章中,使用了一個很好的概念-“視域”,她以此來分析兩岸在不同的歷史中所產生的不同觀念。她說:“我們無法擺脫由自身歷史存在而帶來的‘先見’,又不能以自身的先見去任意曲解對方。所以我們需要一種融合產生的新的更大視域,意味著給兩岸開闢新的可能”。
其實,不只是兩岸關係的“視域”不同,台灣綠營的視域也不見得一致,在民進黨決定以全民調來決定“總統”提名人選之後,就以到底民進黨內誰最適合出來擔綱2012年“總統”大選的主角為例,春節過後就出現七嘴八舌的熱鬧場景。
最早是由李登輝在接受日本政論雜誌專訪時說出,現在民進黨裡也有好的人才,像是蔡英文,雖是年輕女性,但非常優秀;“但是她要當總統的話,時機還嫌早了點,難保不會重蹈陳水扁覆轍”。所以,李登輝就期望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可以和蔡英文搭配,然而這項主張馬上被民進黨給反駁,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就表示,民進黨會依照提名制度、期程,完成“總統”候選人的提名作業。意思是不需他黨插手民進黨“總統”提名的事務。
爾後,台獨大老辜寬敏在點名蘇貞昌與蔡英文誰適合擔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時,他一開始說,蘇蔡誰出線都給予高度祝福,領導人要能夠聽得進別人的意見,不要自以為很聰明,否則就會變成陳水扁第二。
這個“陳水扁第二”的說法,似乎是綠營大老最憂慮的地方,而透過李登輝與辜寬敏的說法,蔡英文是否會被定性為“陳水扁第二”,恐怕未來會成為蔡英文更上層樓最大的“罩門”。
蔡英文的“罩門”
可以看得出來,不管是李登輝或辜寬敏,他們對於蔡英文的聰明又堅持己見是有些憂慮的,依照辜寬敏的看法,最好的“總統”人選應該是“人民選出來的總統不一定要很聰明,陳水扁當初就認為自己很聰明,每樣事都自己來,國事如麻,怎可能如此?所以,身為總統最好能夠聽別人的意見,做正確決定,說難聽一點稍為傻傻也無所謂”。但是,“稍為傻傻的人”面對全台的選民,可能選得上“總統”嗎?這當然是天方夜譚。
就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為例,他在卸任以後,光以他的口才和聰明才智,每年在各國舉行60場演說,就可以賺進幾億美元,如果柯林頓他是“稍為傻傻的人”,他有本事領導全國,而且卸任後還能靠著一張嘴去賺近幾億美金嗎?
顯然,不管李登輝或辜寬敏,他們的“視域”並不符合當前台灣的需求,兩個80幾歲的老先生,跟現在年輕一輩的看法是有些不同的,台灣年輕一輩的選民已經看厭了民進黨內的“天王”之爭,他們需要有清新的面孔來帶領國家走向新的方向。所以,年輕一代的選民跟80幾歲的老先生,他們的“視域”確實有相當的不同。
問題是蔡英文如果被兩位老先生定位為“陳水扁第二”,這可能成為她更上層樓的“罩門”,她又該如何擺脫這項“罩門”呢?
首先,蔡英文應該先低下頭去聽取黨內大老的意見,畢竟他們其中有很多都是在台灣戒嚴時期就已經坐過牢的,他們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跟蔡英文這種後生小輩確實有不同的使命感,如果蔡英文想擺脫“陳水扁第二”的罩門,也只能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取得他們的支持,這樣才能有更上層樓的機會。
其次,目前為蔡英文出謀策劃的不是一些扁時代的政務官,就是一些新潮流系的年輕小輩,所以對一些事情的反應常常出現矛盾的現象。例如她接受媒體的訪問時說要“延續前朝的政策”,但一碰到馬英九提出“九二共識”的前提時,卻又急於劃清界線,說沒有“九二共識”這回事,這又叫人如何相信她如果贏得政權,真的能夠“延續前朝政策”呢?
另外,對於菲律賓把台灣嫌犯交給大陸,呂秀蓮認為這是合法的,但蔡英文馬上搬出“主權”來反駁,這種盛氣凌人的作法,當然會惹得呂秀蓮的不快,也難怪呂秀蓮從來不給蔡英文好臉色看。
第三,從去年初開始,蔡英文就說要搞一份“十年政綱”,以做為未來重新執政的政策綱領,但“十年政綱”不只雷聲大雨點小,最後連小雨滴都看不到。顯然“十年政綱”一直無法現身,問題就出在兩岸關係上面,為此,在五都選舉之後,蔡英文只得把競選經費移撥三分之一成立一個“兩岸智庫”,而且還從原先說一月份要掛牌,一直拖延到三月份才要掛牌,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個“兩岸智庫”,到底能提出甚麼符合兩岸現狀的論述。
這些其實都是蔡英文要更上層樓的“罩門”,如果她不能在以上三點上有所改變,最後恐怕會形成心有餘,而力不足。當然,這也就不能怪李登輝、辜寬敏把她定性成“陳水扁第二”的“視域”了。
蘇蔡能“合體”嗎
從民進黨在臨代會中通過以全民調進行“總統”初選提名以後,台灣媒體都認為“蘇蔡合體”是最強的組合,也就是蘇貞昌搭配蔡英文的組合是最佳搭檔。過去提到某人和某人搭配時,媒體都是使用“配”字,例如2004年的“陳呂配”、“連宋配”,2008年的“長昌配”和“馬蕭配”。但這次媒體改用“合體”這個詞彙,倒是有些新意。
這次台灣媒體會改用“合體”這個詞彙,其實用意頗有指涉兩個人的實力不相上下,所以不是誰比較強,而必須找誰搭配的用意,例如,過去民間常用的“金剛合體”,就是意指兩個實力相當的“金剛”結合在一起的意味。特別是民進黨改用全民調以後,現在比的是民調的高低,而不是像過去誰養的黨員多,所以改用“合體”倒是蠻符合這次民進黨在初選上的改變。
然而,台灣媒體所看好的“蘇蔡合體”,是否就是最佳的組合呢?恐怕未必。例如2月12日民進黨舉辦新北市觀音山的“走春”活動,被認為“蘇蔡合體”是最強組合的蘇貞昌,卻缺席沒有去參加,想要“拔劍再戰”的謝長廷也不克出席,兩大“天王”的缺席,使得這場“走春”活動,反而變成蔡英文的“個人秀”,可見民進黨想期待在2012年推出“蘇蔡合體”,並非是容易的事。
那麼“蘇蔡合體”為何難以成型呢?這倒要從蔡英文說起。蔡英文在新北市選舉時並未暫停黨主席的職務,使得一些民進黨的大老相當不快,他們認為這是蔡英文權力慾望太強的表現之一。一個候選人和黨主席的雙重身份,如何去幫其他候選人輔選,這顯然是蔡英文最大的敗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