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以傳統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其擁有可耕地1.6億公頃,農業勞動力占總人口一半以上;2009年工業產值占GDP的25.8%,汽車、電子產品製造、航空等新興部門近年來發展迅速;2009年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約為58.4%,其中交通通訊業和建築業年均增長分別超過15%和12%,金融服務業年均增長9.5%。
印度鐵路總長約64015公里,全球排名第四;公路總長達3320410公里,世界排名第三;還擁有主要港口12個,機場345個。
另外,投資印度市場主要有幾個方面,例如,在2010~2011財年預算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將占計劃總投資的46%;在電力、交通和供水等方面,印政府計劃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個人投資電力行業,同時加快太陽能發電業;目前,印度已獲批准建立的經濟特區多達571個,為此印政府歡迎電子製造、倉庫、物流等領域的企業前往投資;印度經濟特區還歡迎海外銀行前來設立岸外辦理點,為開發商及落戶企業提供融資;此外,印度在固定和移動電話、互聯網介入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供需缺口,亟待外資投入;印度制藥業的低生產研發成本和豐富的科技創新人才都為制藥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印度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業供需缺口明顯,雖然目前農業投資限制較大,但印政府已決定在未來重點發展農業,政策有望進一步鬆動。
合作發展才是硬道理
近年來,隨著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國際地位的提升,那麼,誰更具有發展潛力,能更清楚地認識兩國各自經濟體制的特點,並在相互合作中取長補短,還需要兩國在不斷地交流和學習中最大限度的地釋放合作潛能。
中印經過長期摸索,分別找到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各不相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去年訪印期間表示,中印是合作夥伴,不是競爭對手,世界完全有足夠空間供中印發展,也有足夠空間供中印合作。去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趙幹城認為,自2003年以來,中印兩國高層互訪一直沒有中斷,這體現出兩國友好往來的政治意願,是雙方加深了解和信任的最佳途徑之一。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總代表華君鐸也表示,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印兩國關係走上了正常、健康、理性的發展道路。目前,中印關係正處於深入發展階段。溫家寶總理在任內兩次訪問印度,表明中國對兩國關係的重視,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印度的瑜伽和舞蹈表演曾大受中國觀眾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