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鈔口愈加收緊
如果說上市公司尚能依靠資本市場獲得一些資金支持,那麼未上市的一些房地產企業所面臨的“斷糧”風險將會更加嚴峻。
2月23日,廣州大銀行家投資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家榮發表標題為“銀行全面停止給地產商發放開發貸款”的博客文章,這隨即成為媒體熱炒的焦點。儘管市場普遍認為銀行全面停止房地產開發信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不過,信貸收緊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建設銀行一位對公業務經理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雖然沒有接到任何此類通知,但是當前的貸款指標較為緊張,房地產開發業務並不在被優先支持的行列中。
3月4日,媒體引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的話報道稱,工行要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同時在規模上收縮房地產開發貸業務,以調整信貸結構。
3月8日,從事私募與信托行業的經濟研究者孫飛對記者說:“現在房地產企業都普遍缺錢,我前段時間就剛剛完成了一個私募融資項目。”他並未透露太多關於該項目的信息,但是令他興奮的是,融資渠道“收縮”或許能幫助他尋覓到更多的客戶。
“完全停止來自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款是不可能的。”孫飛認為,目前大量的保障性住房還需要銀行信貸的支持,而且,如果停止授信反而會直接讓房企的風險傳導至銀行自身。
一位國有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經理告訴記者:“目前銀行對大型優質房地產企業客戶加強了房貸審核力度,而中小型開發商就很難貸款。而且貸款利率提高之後,很多中小企業已經貸不起款。”
這位財務經理進一步表示,房貸審核主要包括申請企業的財務狀況、近幾年的審計報告還有企業整體的項目情況,以及對企業未來現金流的預測。“在建面積、銷售面積、結轉收入、土地儲備、未來的土地儲備獲取計劃等,這些都在銀行審查範圍內。最關鍵的是看公司的現金流和擔保人以及抵押物等。”
銀行捂緊了口袋,開發商就必須從其他渠道獲取資金,這其中便包括私募和信托。但是,這兩項融資成本都明顯高於銀行信貸成本。
一位曾經從事房地產私募融資和信托融資的房地產業人士告訴記者:“信托募集資金不能用來購買土地,且成本要比銀行平均融資成本高3倍。私募則更高,利滾利算下來大約是25倍。”原本被開發商不屑一顧的高成本融資渠道如今或許會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
在各地限購措施的影響下,銷售資金回籠遇阻也讓房企措手不及。來自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北京期房住宅成交量為2925套,比1月份的9000多套下降了七成左右。
另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商品住宅新增供應套數為1812套,環比下降95%,同比下降31%。
“這幾乎是最為迅速的一次交易量壓制。”上述國有房地產企業財務經理如此評價。他說:“成交量降低直接拖累了房地產公司的銷售資金回籠速度。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即便是降價,可能銷售量也不會有明顯升高。”
但是,來自中國房地產協會的一位高級分析人士則預判:“2011年下半年,全國大部分房地產企業都將遇到資金緊迫的問題。但是如果他們從現在開始降價銷售、加速回流現金的話,資金鏈還是可以得到一些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