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27日電/日本福島的核災危機至今仍未解除,輻射的危害範圍則不斷擴大,國際間雖然持續伸出援手,協助日本度過這次地震、海嘯、核災的複合式災難,不過現實的是,對日本災區所出口的農作物皆採取了SAY NO的立場。理由無它,只因輻射污染的危機始終沒解除。
如今再傳出,日本東電有隱瞞真相之嫌,導致福島核電廠的勇士有截肢致命的風險。消息若屬實,恐怕國際間在對日本報以同情之際,仍不免要對日本政府及東電處理核災的態度,給予嚴厲譴責。畢竟,在核電廠一直飽受外界批評質疑的當下,日本政府與東電若對核災的真相始終諱疾忌醫,那不僅是自誤,更是誤人的大風險!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日本核災對世人最大的警醒意義,乃在於:核電廠的風險並非杞人憂天。稍有不慎,核災的後遺症,就是好幾代人的命運所繫。核能雖是現今能源當中最具經濟效益者,但以福島核災的效應來看,災變的代價也是極其驚人的。這就使得世人不得不審慎評估,到底所謂的核能優勢,是否真的優勢?所謂的核能風險,是否真的評估得非常徹底?
當全球有核電廠的國家,都因福島核災而引發重新檢視核能政策及能源政策時,台灣當然也不該忽略此議題。以台灣一向的淺碟文化,對此一議題,很可能是五分鐘熱度,“立委”質詢一陣子,媒體炒個一陣子,官員應付個一陣子,從此就好像船過水無痕。但是,別忘了,在福島核災之前,誰預料到問題可以如此嚴重?可見,“料敵從寬”本來就該是“國家安全”風險的一部分,而“禦敵從嚴”更該是處理“國安”議題的必要腳本。本乎此,朝野政黨在此議題上的攻防, 就該是一件嚴肅的事,民眾更應該期待這樣的辯論,成為“總統”大選、“立委”大選的“國家”發展議題之一。
目前看來,朝野似乎都有避重就輕之感。蔡英文、蘇貞昌不過輕描淡寫核四的存廢,馬政府則只是一再保證台灣的核電沒問題。說真的,這些都沒觸及到台灣未來的能源政策,到底重點放在哪裡?然而關鍵仍在,民眾在乎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