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貧窮世襲”的憂慮
增強就業市場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加快戶籍制度等改革,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前不久,一些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在網絡上公開表態不願生育“窮三代”,理由是“窮二代”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注定要在艱難的環境下掙扎,改變世襲貧困命運難上加難。再說,本來已是“房奴”,如果生了孩子,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就成了“孩奴”,豈不一輩子活在“奴隸社會”?
或許有人說,不願生育“窮三代”暴露出一些年輕人只懂現實享受、心理素質太差、對未來預期過於悲觀。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但是,與其討論“窮二代”為什麼沒有信心生育,不如正視他們對改善生活、期待公平的呼喚。不願生育“窮三代”,生動反映了他們對貧窮代際傳遞、社會階層日益固化的憂慮。
南開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郭大水教授認為,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現在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階層固化,底層社會成員改變地位、向上流動的機會在減少。“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代際之間的社會壁壘,造成教育等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對於促進社會階層合理流動、社會和諧穩定都非常不利。”
專家分析,近10年來,中國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基尼系數已接近0.5,社會底層勞動者的收入增長嚴重滯緩,這是造成“窮二代”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體制障礙讓社會流動機會減少、流動成本提高。例如,教育是現代社會流動的最主要機制,然而,由於高校擴招後全面收費以及就業難的出現,貧困家庭子女通過教育向上流動也越來越難了。
從根本上說,階層固化產生的原因是社會建設遠遠滯後於經濟改革。多年來,我們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實際上過於追求增長速度,把應該配置到社會領域的資源也配置到經濟領域。一些不合時宜的政策沒有及時調整,嚴重侵蝕了人們公平獲得資源的機會。美國、日本和拉美在經濟起飛後最終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根源就在於是否及時、正確地實施體制改革和加強社會建設。
郭大水認為,目前很多制度設計都在積極保護弱勢群體權益,例如嚴格的公務員招考制度、勞動合同法的頒布等,但當務之急要強化實施。遏制愈演愈烈的“拼爹”遊戲還須加強制度約束,增強就業市場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加大對就業“關係戶”的懲罰力度。要從最基層開始,促進社會成員的合理流動,消弭不同二代之間的鴻溝,讓“窮二代”感到生活有奔頭,相信可以憑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值得注意的是,“窮二代”人力資本弱、社會資源少,要他們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擺脫困境很難。這需要外部力量的導入。郭大水建議,政府應該加強對“窮二代”的人力資本投入,特別是加強對二代農民工的培訓,使他們擁有可以在城市立足的一技之長。同時,加快戶籍制度等改革,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充分發揮政府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作用。(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