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駐華大使的任命甚至受到了“輿論監督”。李明博的首位駐華大使是已經卸任的韓國駐新西蘭大使辛正承,在媒體等提出質疑聲音之後,李明博總統任命柳佑益擔任駐華大使。韓國國內公認他是李明博最信任的政策顧問之一,李明博2007年競選期間提出的數項標誌性競選承諾均由他策劃。媒體一度對他寄予厚望,韓國《朝鮮日報》當時還刊文期待柳佑益像亨茨曼和保爾森那樣打造“中國緣分”,將韓國的國家利益提高到最大程度。然而自“天安”艦事件發生後,韓國主流媒體就一致批評說,當前的中韓關係是1992年來最差時期,而駐華大使不稱職是原因之一。
跟複雜的中國打交道,需要熟悉中國的人
對駐華大使的重視是有歷史淵源的,啟用像駱家輝這樣的“中國通”當大使在外交史上也不少見。早在清朝和民國時期,美國對駐華代表、公使和大使的選派就很精心。如駐清朝專員伯駕是傳教士兼眼科醫生,駐清朝公使楊約翰是記者,駐中華民國大使司徒雷登則是燕京大學校務長,甚至當了大使仍然兼任這個教職。不僅如此,許多在華任職的美國首席外交官地位很高,如第一任駐清朝專員顧盛,就職前為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第一任駐中華民國大使詹森,曾擔任美國助理國務卿兼遠東事務主管,這些職務都不亞於剛剛被任命的駱家輝。
美國歷任駐華大使中,和中國有淵源的也非常多,其中在中國出生的有恒安石、李潔明和芮效儉,妻子和中國有關的有伍德科克(第二任妻子在中國結識並結婚)和洛德(太太是華裔),在台海兩岸都工作過的有李潔明、芮效儉和洪博培。加拿大首任駐華大使柯林斯同樣出生在中國,在出任駐華大使前,他已經是外交部副部長,這一任命在當時也是高規格了。
可見世界上很早就有這樣的共識:和中國這個文化、傳統特殊,情況複雜的國家打交道,需要熟悉中國的人。從英國在1972年正式派駐第一位駐新中國大使艾惕思開始,中國已經接待了十任英國駐華大使。從歷任大使的履歷上不難發現共同點:他們都曾經接受過中文或是亞洲文化的學習,並且在中國有著長期的外交工作經歷。
過去,法國駐華大使大多不會中文,今年3月,法國新駐華大使白林女士上任,打破了這一傳統。據法國媒體介紹,白林女士精通中文,這是她獲此重任的最有利條件。同時她是一位熟悉中國和亞洲事務的官員,而且她在來華任職前是法國駐聯合國大使。這一任命被認為標誌著法中關係“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