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們很活躍,但作用不宜高估
可以明顯感到,很多駐華大使不僅在國內地位很高,來中國後也廣泛開展活動,比以前的大使更加活躍。他們積極接待國內的議員、商界等代表團,邀請中國學者到官邸介紹中國的情況,並去中國各地參觀訪問。隨著中國的崛起,駐華大使們了解中國的欲望和渴望明顯增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外交部的“藍廳論壇”。它已經成為各國大使與中國政府高層、社會各界就中國外交面臨的形勢、任務和政策選擇等進行溝通的重要平台。首屆“藍廳論壇”討論亞太地區形勢,吸引了70多位外國大使,第二屆討論中美關係的“藍廳論壇”更是吸引了100多位外國大使。這與以前的大使主要處理事務性工作的情況大不相同了。
日本新任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的任命給人的感覺是另類的。以前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的中國課(現在改稱中國蒙古課),是日本駐華大使的“蓄水池”,前任駐華大使阿南惟茂、宮本雄二等都來自這個課。隨著民主黨上台,日本政府希望打開中日關係新局面,決定由伊藤忠商事顧問丹羽宇一郎出任日本駐中國大使。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後,首位出任駐華大使的民間人士。丹羽宇一郎曾是“吉野家”的老板,這名由日本民主黨政府派往中國的“奇兵”,來華不久就發表文章談“中國的崛起”。
剛離任的法國駐華大使蘇和也是一位談吐不凡的學者型大使。他曾經提出這樣的問題:美國給世界帶來自由民主的價值觀;俄羅斯給世界帶來全球治理的概念;你們中國崛起以後能給世界帶來什麼?
許多駐華大使在公開場合的表態,也越來越重實效,且超越外交辭令。斯里蘭卡駐華大使阿穆努加馬一年多前上任時,就對媒體表示,“我們有一個想法,就是將科倫坡通往曼谷的直航航線延伸到成都”;而加拿大駐華大使馬大維在上任時則對中國媒體稱將“全力遣返中國貪官”;今年3月22日,波蘭駐華大使霍米茨基在成都為五糧液捧場,並許諾為五糧液開拓波蘭市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以前西方國家把中國當成另類,總想如何改變或者改造中國,這也成為駐華大使的一個使命。比如前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的意識形態色彩就比較濃。而現在,他們更多地是渴望了解中國,以便跟中國打交道,跟中國做生意。“還有一些大使已經超越了以前只注重事務性的境界,更像是戰略家和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