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宣言》也強調:“國際經濟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應當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為此,金磚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一份框架協議,以促進金磚國家的“本幣合作”進程。此舉顯然意在改變金磚國家在國際貿易中過度依賴美元的現狀。
印中雙邊峰會的第二大成果是兩國決定恢復軍方交往。由於發生了“另紙簽證”風波,印度從去年6月起中斷了兩國之間的軍事交流。從那以後,簽證問題逐漸被淡化為只是一個“行政”問題,不應當任其破壞雙邊接觸。接下來,印度的一個軍事代表團將訪問中國。訪問的具體日期尚未公開,外界猜測可能在6月中旬到今年年底之前。
中印首腦會晤的第三項倡議是雙方同意就長期以來的邊界談判成立一項“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兩國邊界問題談判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2003年6月,在時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華期間,雙方同意將談判級別提升至特別談判代表,希望能夠用更寬廣的政治視角來看待邊界爭議。兩國特別談判代表的工作已經產生了重要成果:2005年4月,雙方就解決印中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達成了一致。不僅如此,外界還認為兩國特別代表就第二份框架協定的談判也已進入尾聲。這一新的磋商機制包含了兩國邊境地區所有事關“和平與穩定”的問題,從而有助於使他們現有的談判擴展為功能齊備的綜合性談判。
文章指出,此次中印峰會更重大的意義在於為兩國互相理解與包容創造了積極的氛圍。這也確保了媒體和公眾的壓力不會對領導人的務實談判產生負面影響。然而,這種變化也來自兩國不斷增加的自信和它們作為“新興大國”的新身份,這對於兩國談判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如今,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強調中國和印度不斷上升的重要性的評估報告發表。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周公布的《全球信息科技報告》中,中國大陸和印度的IT基礎設施在被調查的138個國家和地區中分列第36位和第48位。新加坡、中國台灣和韓國分列第2位、第6位和第10位。這說明亞洲正在迅速縮小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差距,儘管總體而言,中國和印度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2010年外資對美國新建企業的投資高達262億美元,同期對中國和印度的投資額則分別只有40億美元和8.95億美元。
全球認可的大趨勢和不斷加快的印中交往多邊化進程只會進一步加強兩國的相互協調與合作。這反過來又會改善雙邊關係並保證印中能夠為塑造21世紀世界秩序做出積極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