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財政事務部主任卡洛.科塔雷利說:“說這是風險,是因為債務一旦物化,將對世界……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美國盡早而非拖晚採取財政調整措施頗為重要。”
2003年至2008年,美國政府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2%到5%之間波動,已遠高於其他大多數擁有相同主權信用評級的經濟體,後又於2009年飈升至11%,且至今未見回落。
奧巴馬為美國人描繪了一幅可怕的債務前景:即使經濟情況好轉,在今後10年或更長時間內,美國財政仍將入不敷出。不久的將來,美國稅收將僅夠支付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和債務利息,其他如教育、交通、國防等重要投資都要依靠舉債。最終的結果是,企業不願在美國投資,債權國懷疑美國的償還能力,美國的借貸成本提高,經濟將遭受重創。
兩黨鬥爭激烈
美債及美元的前景十分嚴峻,而更為可怕者是,兩黨仍在藉財政問題撈政治本錢,在互不相讓下未有尋找合理可行的解決之道,因而一再拖延長遠調整方案的出台。有些西方評論已甚悲觀,認為最終必爆危機,因為無此不能驚醒美國政客及人民,轉去認真處理國債過高問題。另一方面,也須看到財政預算乃各種不同利益博弈的最主要平台,故此有關決策必定高度政治化,爭持也最激烈。
上述共和黨及奧巴馬的方案將成為兩黨協商的基礎,將來必有一番激爭而到最後才會取得妥協。故今後便要看:一、協商會否拖而不決。二、妥協是否足以解決美國的財政困局。三、妥協得到落實後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由於不明朗性的存在,對解決美國財務問題雖不必過度悲觀,卻也不可盲目樂觀。
奧巴馬提出未來12年削減赤字4萬億美元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