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 |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英國著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昨發表分析報告稱,全球約有5億人口居於核電廠75公里半徑範圍內,屬核災的潛在危險區。其中,香港鄰近的大亞灣和嶺澳核電廠附近的人口密度更冠絕全球,連同700多萬港人,有達2800萬人在這個範圍內居住。文章引述外國專家指出,“過度自信”令專家忘卻審視核電廠安全,一旦核危機爆發,數百萬人面臨危險。香港的核專家則表示,港人無法控制周邊核電廠興建,希望港府加強資助核研究和人才培訓,彌補缺陷。
明報專訊,《自然》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的分析報告,引述法國核專家Mycle Schneider指,核災風險需根據不同因素評估,包括天災地震風險、維修品質、定期監督等,而國家人口密度並不直接構成風險。不過,《自然》指出,一旦發生像日本福島核電站以及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的嚴重事故,數據可預測多少人到時將面臨危機。
數據助預測事故時臨危人口
分析指出,若以半徑75公里範圍顯示(福島核事故發生後,美國呼籲僑民的疏散範圍為80公里),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周遭人口冠絕全球,達2800萬人,香港人口全在這影響範圍內,佔其中四分之一。當中,大亞灣2個反應堆發電量為1888百萬瓦特;嶺澳的4個反應堆則為3876百萬瓦特,後者與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電量規模相近。至於僅次於廣東、美國紐約州印地安角核電廠75公里內有1700萬人居住,與印度北方邦的納羅拉核電廠的1600萬相若。
|